一。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说了一大段话。
“人就是互相尊重才是朋友。”
“我了解你,所以我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不合适的才能慢慢变成合适,才能找到最恰当的相处模式。"
我也记不清自己有过多少无端的怒火。等到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才发现所有愤怒的背后都是渴望尊重。
我认认真真写文,你可以觉得不好看,但是不能攻击我,因为那就是你没有尊重我;
你可以不喜欢我的偶像不喜欢我听的歌,但是请不要当着我的面说他们的坏话;
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你不能欺骗我的感情。你可以不回我的消息,但请给我一个理由;
......
类似的事太多太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身就是一件繁复艰难的事。倘若其中再夹杂着那么多暴戾的不和谐因子,想不引发战争都难。
尤其是在感情里,双方没有感受到同等的被尊重,是最大的导火索。就像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聊天时的突然消失。
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的人,才能这么做。
在意不在意这件事,真的太轻易就能被感知到了好吗。细枝末节的动作,哪怕一个语气词都能流露出来的心情,斟酌的词句和心里的惦念,在不被尊重时,它们轻易就被踩碎了。
坦诚地说喜欢,坦然地告别,开诚布公地讲明白所有的问题和离开的原因,是我认为的尊重彼此的最好的方式。
你可以不在乎我了,但请你尊重我。
二。
“为什么一定要去上海呢,你看那个谁谁谁,刚考了公务员。”
“你现在还是太年轻,你现在想的东西根本不能用在生活里。”
“到了年纪肯定要结婚啊,人哪里有不结婚的。"
“你看你学的专业多么好,学文科有什么出息。”
“......"
长大了的一个好处就是学会了聪明地避开锋芒,再听到循环往复的话的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武器。我们跟父母两代人战争的锋芒可能就在于:他们以爱的名义让我们做现在的自己不想做的事。
可能所有人的长大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的自己也许会嘲笑当下的自己。要追究当下愤怒的源头的话,可能都是没有被尊重。
我们被要求”做什么做什么“,却没有人想听听我们”到底想做什么",也没人想知道我们”为什么想这么做”。
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恶性循环,可能是因为他们始终不能认清一个事实:
我们已经成长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人了。
我们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担负起责任,也有权利为成为想成为的人做出努力,也有资格选择安慰的婚姻或者是一生的爱情。老一辈的人总是拿“你们还太年轻不懂生活”来说教,却忘了他们也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
没有人能在他人的经验下活好自己的一生。
所有的坑都要自己去跳一边,所有的挫折都要去自己受一遍,因为成长不是一件有教科书就能做好的事。
三。
一个学不会正确表达的人,积郁在心头太久的情绪,最后都会变成爆发的愤怒。
因为不会说,因为说不出口,所以我们憋在心里折磨自己,等到爆发的时候,再用这些锋利的刀去扎伤别人。
憋在心里的东西太难过了,我们好像永远学不会翻篇的能力,不管是一年又一年,还是整个人生命运的轨迹。擅长自欺欺人地活着,所谓的陪伴和消解都是一个牢笼里的骗局罢了。
怀揣美好的期待是挺难的,想找到契合的灵魂,也挺难的。
就像是扎在心底的一根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己才可以交流的灵魂。
扎过你的东西就算是拔掉了,可是你还是会对扎你的东西感到害怕;破碎的玻璃就算黏上了,可是那些缝隙却永远不会被愈合。
我们笑着说出新年快乐,所有的爱恨都全部清空全部放下,所有得不到的都不再提,所有互相伤害过的人,以后相见也会笑着拥抱。
但那些破碎了的感情和情绪,终究是再也合不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