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我买了一个写字的笔记本,之后一直坚持记录生活的事,那个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只是在找一些课程,比如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胡雪岩,余世维的管理课等,没有具体的学习方法,接收信息的带宽也比较有限,很多地方听不懂就反复的听,其实听的诸多信息并没有具体的应用场景,最后只能记在脑子里变成一种信息或知识。
后来在13年坚持写了将近一年的日记,就算熬到半夜两点也要把日记写完,我都忘记了哪里来的劲头。现在我每天做一件事我能很轻松的坚持一年,比如每天看一篇文章就一定能做到雷打不动。
14年在凤凰FM很偶然的一个瞬间我点击了软件转载的罗胖的音频,从那以后我一直关注罗胖到今天,学到了好多知识,塑造了自己的渊博,但是内心始终有一种焦虑,就是为了学习而广泛的获取信息,我想这就是17年年底得到同学都在讲的知识焦虑。
16年 17年得到上新专栏,我真切的感觉到我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几乎所有专栏的知识我都喜欢和需要,但是我基础薄弱,又有着强烈的心思想要获得更多知识,所以每天的学习都有一种潜意识里的紧张感在驱使着我不求甚解。
17年大半年的时间我都在跟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每篇文章我都得花1至2个小时学习,但又很少回过头去复习,只是一味的获取新知识。
不过学习久了,我发现看一篇文章我能切实感受到写文章的人,表现在文章里的风格与味道。就像尝一道菜,是清淡无味还是侧重某一个主味。
2月16日我在在行找到一位老师聊了一下我的学习焦虑,我觉得她给我的诊断真是入木三分,她讲的能力三和是 如果你学习了大量的知识,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渊博,但是这些知识如果想要变成你的能力,这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就是反复练习;变成能力以后还需有一种升华才能真正变成你的才干。
所以,现在的我对学习有了一种规划,我要侧重于经济学、心理学、金融学,目前专攻的心理学有很多种分支,学完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后,我会把得到上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学基础学完,再去找社会心理学,学习群体性心理,之后阶段性的终点是行为金融学课。
还有思维导图等的关于工具的重要性,欢迎大家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