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朝三暮四与阿伦森效应

朝三暮四与阿伦森效应

作者: 清晓视野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11:17 被阅读0次

    朝三暮四与阿伦森效应

    在说到阿伦森效应之前,先来温习一下朝三暮四的故事。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在这则寓言中,众狙闻朝三暮四,皆起而怒;闻朝四暮三皆伏而喜。这一反应就是阿伦森效应的生动体现。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做过阿伦森效应的实验。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据此,阿伦森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这让我想起了刚参加工作时,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告诫。她说,刚开始接手新班级,一定要严格要求,对违反纪律的要严加批评,一定要防微杜渐,不能姑息。等形成一定的规矩之后,再稍松一点,多加表扬鼓励。这样,这个班就好带了。反之,后期累死气死,效果也不好。

    指导教师的经验,就是阿伦森效应的具体应用。

    再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也是它的具体体现。还有升米恩,斗米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如果一开始给他一升米的帮助,后来再给他一斗米,那他可能会感激涕零;如果反过来,一开始给他一斗米,后来给他一升米,那极有可能会怨声载道。这一点相信在生活中,都会有体验。比如这个月奖金发了2000,下个月发1800,很多人心中就会有失落、不满;反过来呢,人人都会高兴得很。

    为什么会这样呢?

    阿伦森认为,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三暮四与阿伦森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of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