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只负责流逝,我们一起成长!各位因《认知历2020》聚在一起的同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领读人,来自蚂蚁进化论米族的小飞健。我今晚领读分享的主题是逆火效应,感谢聆听!
在开始分享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没有遇过自己很想去说服的一个人,但无论你如何说证据摆道理,对方非但不被自己说服,反而引发了他更加严重对抗行为,甚至导致你们原有的关系处于紧张地步?
而我没有过这种经历,但是自己却又有过一个产生类似结果的小经历。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掏鸟窝,为了探鸟窝,我经常会冒险去爬十余米高的树去探探鸟窝。有一次,我叔叔看到我抱着棵比较高大的树(大约有十五米高左右吧)的分支正准备爬时,他立马喝住了我的动作并且大声呵斥我:“爬这么高危险,不能去爬之类的话,还说摔死我之类的话”。我灵机一动找了个借口说:“我没爬呀,我只是抱一下它而已…”。而等他离开后,我心里愤愤不平地说:哼,我都爬过比这还高的树呢,从来没失手过,还怕它。从此,自己内心也对叔叔生出不友之意。话毕,我又继续了我那一次疯狂的探鸟窝之旅。
在那一次小经历中:叔叔,但没有说服我不去爬这么高的树,反而无意中激起了我那时的“好胜心”,让我更加义无反顾去爬那棵高树。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全在我今晚要分享的一个模型—逆火效应。
首先跟大家同步一下,今晚我分享的内容有如下几个部分:
1:逆火效应的由来
2:逆火效应的案例与分析
3:逆火效应的注意点
1:逆火效应的由来
“逆火效应”这个概念,是一个名叫大卫·麦克雷尼的美国记者在2011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他发现,当一个人面对公共舆论的指责的时候,你越想辩白,但是奇怪,越是摆事实讲道理,就越是引发更进一步的攻击。怎么这道理还能越说越不明白呢?
2:逆火效应的案例与分析
2-1:案例一
我们来看一下历时将近10年才渐渐平息的奥巴马出生地之争的风波。在这里我们可分为三个阶段来:
第一个阶段是事实之争。
你奥巴马到底出生在哪里?是肯尼亚还是夏威夷?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那个节骨眼上,质疑奥巴马的出生地,就直接动摇了奥巴马的竞选资格。
而这帮质疑的人中,就有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和一个警长阿尔帕约。他们明显是带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目的而出现在这场风波里的。
②,第二阶段,胆敢反驳。
在2011年4月初奥巴马宣布竞选连任的时候,第一个阶段的话题又被有心之人翻出来炒。到了4月底,奥巴马团队没办法,只好公布了详细版本的出生证明,证明他就是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而这恰恰是这场风波的升级的开始。
虽然事实上,你亮出了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对方的质疑是错的。但在对方看来,这不是对他观点的挑战,这是对他的智力、信用、人设的全面挑战, 一旦他意识到这一点,问题的性质就变了,原来的辩论赛,就变成了人格保卫战。而这一点往往都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在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这时候,证据和逻辑都没用了。谁先提出新证据和新逻辑,谁就在扩大新战场。逆火效应显现。
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个警长阿尔帕约,他后来被判藐视法庭罪,但是特朗普上台当总统后,几乎是第一件事,就动用总统的特权赦免了阿尔帕约。这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
③,第三个阶段,这就不是什么辩论赛,攻防战了,这已经演变成长期的阵地战和消耗战了。更没有什么是与非之分了。
这就是整个10年的出生地争吵得案例,如果你是奥巴马,会不会觉得很委屈?想不想哭?证据就摊在这儿,怎么就没法说服人呢?
2-2:案例二
我们再看一下第二个案例,这个会跟大家生活会比较贴切一点。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而随着孩子青春期叛逆期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利用高科技来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而研究证明,监视孩子会有两个不良后果,首先是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其次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作者克里斯坦·维尔发表在《鹦鹉螺》杂志上的一篇名为《为什么父母不应该监视孩子》,Parents Shouldn’t Spy on Their Kids 中,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叫曼迪·施耐德的妈妈,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在使用App监视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施耐德有一个13岁的女儿,她翻看女儿所有的文字通信记录、照片、视频,包括看她下载过什么样的应用程序,浏览了什么样的网站。施耐德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任何问题。就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她还成功地阻止了自己女儿试图跟男朋友发生性行为的尝试。
施耐德说,“我在我女儿这个年纪的时候,要比她单纯多了。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他们接触的东西太多太乱,做父母的不放心。”
在这里,我想借此一问:作为孩子父母的你也会像文中的施耐德那么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果是的话,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在父母监视孩子上,逆火效应是如何贡献它的功劳的?
首先是,父母的监视snoop不可能不被发现。哪怕软件再好,现在的孩子,对于科技的敏感度和接受度可是比自己的父母高多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父母在监视自己,于是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对抗,比如说黑掉系统,或者把手机留在学校自己逃学,让父母找不到,或者干脆另外开个社交账号,反正你有办法,我就有反制措施。
其次,父母的监视行为暴露后,孩子跟父母的交流只会更少。有一项对于荷兰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那些发现了父母监视行为的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会明显减少跟父母的交流,做事情也会更加隐秘,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去了哪儿只会知道得更少。最终监视行为导致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最后问一句:在监视孩子这件事上,作为孩子父母的你看到了逆火效应的威力了嘛?
3:逆火效应的的注意点
罗胖讲过一句话。他说:在公共舆论中,每一句言论,每一个行动,它都不见得是上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反而可能是开启下一个问题的原因。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逆火效应最大的一个边界就是,别拿我们日常经验来应付大众舆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那样?在大众舆论面前,这一点往往就会失效的。如同奥巴马事件那样。
其二,私断。一旦发生了被人恶意攻击的事件,能够私了就尽可能地与对方私了且需要看眼色行事~特别是别人心情不好或者闹情绪时,千万别认真,这时候认真你就输了。
其三,弄清楚议论者意图。有效的辩论是基于大体一致的大前提下,如果大前提都不一致,那么再多的辩论都是枉然。
最后,是忌个人情绪化。如同第二个案例中的父母那样,关心则乱。摆正心态,坦诚和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在沟通中适时引导孩子深刻的思考,并表示在生活中愿与孩子共同成长,以身作则,方为上策。
学习的时光总是让人愉快,不知不觉中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刻。稍后会有讨论的问题奉上,感谢今晚聆听和参与讨论的同鞋们,认知历2020,伴你我一同成长,明天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