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恼于别人未能感同身受

不恼于别人未能感同身受

作者: 田螺姑娘你好吗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18:09 被阅读25次

前几日去图书馆,发现了几本亦舒的小说,迫不及待的借了来。

我特别喜欢看亦舒的文字,她总能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最细腻最饱满的情感。

大一时,一口气看完了她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每本都让我难忘。那日在图书馆发现还有几本我未曾看过的,惊喜不已,立刻捧回来看。

昨晚看完了最后一本,心里堵得很,给刘同学(BF)发微信,说:看完了最后一本,心里好惆怅。

他回:亦舒的文字本来就是很感性的呀!

我不高兴:哪有。

他说:就是看她写的东西嘛,都比较感性呀。

我更不高兴了:你看过她多少书就这样说,我说惆怅不是因为她的感性描写,事实上一点也没有,只是因为她的结局。她的小说总带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就是我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呆掉半天,合起书回想好久,为她的构思称奇,而不是因为什么别的描写,但你一提起来就一个感性,感觉顿时浅薄了不少。

我是真的生气,甚至觉得自己一直喜欢一直崇尚的爱豆受到了侮辱。怎么说呢,她明明是阳春白雪,你却说成下里巴人。她明明是真正的作家,却被你当成不入流的写手。

过了很久,他回:我的确没看过多少她的作品,只是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带一个表情,没有一个语气词。

完了,我想,他生气了。我有点心虚的把聊天记录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觉得是自己的口气咄咄逼人,不仅期望别人和自己想法一致,还因为他没有做到而恼怒。

于是我装傻道歉,发过去一连串委屈的表情。

他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浅薄也好,深厚也罢,其实都是自己心里做出的判断。只要是真心的,浅薄和深厚没什么关系的,就像小孩看到很美好的事情,只会说一个字:好,成人看到可以说出一大串感动的话,但是我们不能说一个字就不如那些话,只要是真心得出来的,没有浅薄和深厚那么大的差别呀。我说感性是基于我全部的经验和判断,这也算是用心,对不对?

我更加心虚了,我忘记了自己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每天热衷于浏览公众号上的各种文章,看到一篇就觉得,哇,真是这样啊,看到另一篇又觉得,对啊!说的没错。自媒体越来越发达,我在紧跟其步伐的同时也逐渐遗失了自我,我开始期待着用这种所谓的速食文化填饱自己。

他回:非经典的东西总是观点性很强的,会影响别人的。

我很郁闷,“经典的东西影响人就无所谓吗,非经典的东西改造人就一定是件坏事吗?”

他答,“不是。真正的经典是没有观点,没有倾向的,它永远是中庸的。”

醍醐灌顶。

我逐渐热衷于那些快意的倾向性文化,被别人的观点左右,又反过来将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给他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有观点是好事,但是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具有普适性就需要从经典中学习。

我不是没有思考过经典文化和自媒体时代下速食文化之间的矛盾关系。自媒体越发展,科技越先进,人们的耐心越缺失,就连微信公众号推送超过1500字都不想继续看,何谈一本厚厚的老书呢。

几周前学校请来刘世生教授为我们做讲座,他是北大博士,清华教授,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评估专家。讲座的内容是“文学的功能与文体学分析”,他将文学的功能分为五个:

1.描摹说。作者将自己所思所想,甚至所梦表达出来,往往含有一定的暗喻意。

2.表达说。这指的是作者表达自我之欲望,但具有普适性,可以给人以启发。

3.理解说。这便是交往社会之需要。

4.欣赏说。即欣赏人生之美妙。

5.终极功能:爱。

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讲台上认真的说出文学的终极功能是爱时,我真的激动到眼含热泪,觉得他浑身都发出金光。

我曾觉得文学最重要的功能是救助他人,那日听他一讲,的确,“爱”更合适。

讲座结束,我特地去找了老教授,问了那个我一直纠结的问题:现在自媒体越来越发达,人们订阅公众号,订阅微博消息,甚至新闻也列好了头条,我们可以快速浏览,获取信息,不做深入。愿意阅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了。您怎么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种速食文化带来的是负面的冲击吗?

老人乐呵呵笑,“很多人呀,尤其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不愿意接受这些新潮的东西,认为精华不足,糟粕有余。但我觉得,得跟上时代,它既然得到了发展,必有其道理,存在即合理嘛,对不对,但你说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些东西带来的负面影响呢,那只有一个,阅读真正的文学经典,现在的孩子呀,太缺乏思考,很容易被影响,所以要多读经典的作品,帮助塑造你的世界观,这样一来,你对待事物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再看那些速食文化,就有了辩证的思想,就不会看左有理,看右也有理了。”

末了,他还给我题了一行字:

真是可爱的老人呀,定要好好保存。

我用了好长的时间,才改变了自己好与人争辩的习惯。以前总觉得什么事都要据理力争,非要分出个谁是谁非,现在明白,不和别人过分争辩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许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所以哪有什么对错呢。

即使我知道对方所言真的不对,也慢慢学着温和的笑着点点头,不再言语。

你问为什么?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不过是争执下去也没有意义。

何必不愉快呢。

同样的,不应恼于别人和自己思想不一致,不因对方未能感同身受而瞬间无爱,要知道,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呀,世界上都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何谈人的思想呢。

做不到,怎么办?

多读书,读好书。

相关文章

  • 不恼于别人未能感同身受

    前几日去图书馆,发现了几本亦舒的小说,迫不及待的借了来。 我特别喜欢看亦舒的文字,她总能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最...

  • 不恼

    黄黄的土地 喜欢它带来的脚踏实地的安心 只有立在那里 才能感受自身的存在 覆盖内心的孤寂 黑黑的天空 喜欢它带来的...

  • 烦 恼  不?不!

    我想,你是没有烦恼的,但是我希望你有烦恼,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开导你了(偷笑) 问,世间烦恼为何物,...

  • 不惊不恼

    周四要过去出差。 自从知道要去那边出差,既期待又纠结,甚至会想早知道还有机会见面就不该闹那么僵。可是现在的结局也会...

  • 咱不恼

    最近追剧,剧中一个三品带刀侍卫被人陷害锒铛入狱,多番毒打折磨后被救出,家人难受,丈夫劝慰他这是好事,既让他看清了世...

  • 要帐

    这世上最难做的事,或许就数要账了。 你急别人不急,你恼别人也不恼。对方还总有一番说辞,不说给也不说不给,就这么干耗...

  • 病中狼狈二三事

    病人常爱发火。因腰疾躺平整整七天,细细咂摸,感同身受。“恼羞成怒”,这个词用来解释病人的火气,实在贴切。 恼,最恼...

  • 心有不甘,恼于无能

    要什么孤独和庸俗啊,我选择带着烈酒去寻老友。记得等我! 2017年11月28日,星期二,晚上20:09,我坐在教学...

  • 不寄希望于别人

    有时候希望别人来关心自己,但是这种事情慢慢就觉得不靠谱了,就还是认清现实。可能就是没有关心存在的,自己就会清醒一点...

  • 未能感同身受,切勿随意评价

    不知何时起,我就不再评论了,或许从“键盘侠”这个词开始出现时,也或许是某一场梦醒来。这个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恼于别人未能感同身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pu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