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验证性偏差。
验证性偏差能够帮助解释为什么我们的自我意象是如此的不稳定。
沃森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提供给受试者三个连续有规律的数字组合(2,4.6),研究者鼓励受试者根据样例生成一个信的数字组合,当受试者确信自己生成的组合完全正确时,就可以结束。
实验结果是,29个人中23个猜到的答案是错的,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对答案确信不疑,首先他们会提出一个结论,然后再找支持这个理论的支持性验证,而不是去证明自己的直觉不正确。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验证性偏差。
实验发现,人们往往会寻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我们要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呢?
昨天我们提到了过度自信的相关信息,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下启发:
要对别人的独断行陈述保持谨慎。即便是人们看起来对自己的结论十分确信,他们也有可能是错的,自信和能力之间没有一种必然一致的关系。
防止过度信息的方法:
*1.即时反馈;
*2.分解一项任务,将任务分成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估算每一个部分的完成时间、消耗资源。这样能够避免“规划谬误”。
*3.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的,当我们对一个结果十分自信时,我们这时候需要特别警惕。
即使我们把过度自信批的一无是处,但是要相信它存在时有它的道理的,也就是在现实社会中过度自信尤其适应性意义。
说完丧的,再说一个积极的“启发式判断”,
启发式判断是一种高效的、简单的思维方式,虽然很多时候仓促间的判断可能不准确,但是短时间的启发式判断是有其意义的,能够快速判断一些意识无法发现的关键信息,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生存机会。
启发式判断包括: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以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代表性通常时真实情形的一个合理指导。)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我们经常运用一些认知规则进行判断。
易得性启发判断的运用可以揭示出一条基本的社会思维规律:人们从一条一般公理演绎出一条具体例证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但是人们从某一鲜明的例证归纳出一般公理的过程则是非常迅速的。
#启发:
我们越容易会想起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就越有可能是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