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完美的范本,但有通往自洽和幸福的通道。
学着向上走、向内求、向阳生,你仍然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向上走
人生大部分时候,都是身处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只能努力的人还不努力,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外卖员雷海为打败北大硕士彭敏拿下总冠军的故事,曾经轰动全网。
雷海为只有中专学历,原本只是一个四处打工,为了生存而努力的年轻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一本《诗词写作必读》深深吸引,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读诗、抄诗和背诗。终于在37岁那年,他紧紧抓住《中国诗词大会》的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励志神话。
主持人董卿在对他的祝词中写道:“所有在日晒雨淋和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如今,雷海为仍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继续读诗,背诗,还许下下一个人生目标:看遍名山大川,去自己没有去过的远方。
成年人的世界,坚持向上走,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唯有不断打破舒适圈,努力向上,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见证自己的强大,改写自己的人生轨迹。
向内求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也是一个擅于“内求”的人。只看他诙谐幽默的文字,很难想象他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童年时,当其他孩子还在嬉戏打闹时,他就已经捧起《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读得津津有味。上大学后,他连出校门吃饭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全部时间都泡在自习室里,看书到深夜。
正是通过多年阅读和积累,才有了后来《明朝那些事儿》畅销十几年的傲人成绩。记者曾在采访时问他:“你不觉得孤独吗?”他回答:“不断地看书,懂得这个世界的规律,让我感到无比喜悦。我从不觉得孤独,因为知识和智慧让我的内在更加强大。对这个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就不会再畏惧孤独。”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顾及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一直活在他人的评价体系中。殊不知,过分寻求他人认可,就很难向内关注自己。
人这一生,只有向内探索得越多,内心才会更加丰盈。长大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忍耐漫长的孤独,向内生长,深耕自己。
向阳生
美国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曾提出过“能量层级论”,能量层级低的人,习惯自我否定和自我封锁,而能量层级高的人,则积极主动,对生活充满信心。
高能量者如书中的朱赫,活得就像是一块充电宝,永远让身边的人感到能量满满。
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里,吴彦姝饰演的“阿奶”虽然不是主角,却因为坚强智慧的人格魅力,深受观众喜爱。
阿奶一辈子都过得很辛苦,小时候忍饥挨饿,和阿爷结婚盖房又欠下一笔外债。婚后生下一个先天心脏病的孩子,四处求医,最终还是没能留住。
贫穷和丧子之痛贯穿了她的大半生,但从未看到她自怨自艾。
80多岁的她坚持自食其力,每天都要做绣品拿到镇上去卖。和年轻人一起玩飞行棋,赢了就开心地讨要花生,输了还会调皮地撇嘴耍赖。在本该依赖他人的年纪,她却活成一棵大树,成为小辈的依靠。每当孙子阿瑶和许红豆有烦心事,她总会劝慰:“遇事别较真,烦心事越想越多,总能过去。”
正如作家梭罗说的那句:“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
成年人的世界,万般皆苦,但人们面对苦难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面貌。不因穷困而气馁,不因衰老而放弃,生活就永远有希望。
这两年,大环境的坠落让人感觉被困难重重封锁,焦虑如影随形。
职场内卷,生意关停,优化裁员,房贷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攻克的课题。
成年人真正的勇敢,是身处苦难,但仍然种下充满希望的花朵。
累了不停歇,苦也不逃避,只要你不放弃,今天这些暗自发力的日子,都终将成为你日后宝贵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