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平时我去学习Http应用层协议的时候,对于Http的结构和请求头字段的作用方面掌握了一些知识点,但是没有系统化解决一些问题,所以导致理解不深,最近遇到面试题,正好反思下Http缓存什么情况请求服务器,什么情况下直接使用浏览器缓存。
例子
<!DOCTYPE html>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head>
<body>
<img src="images/head.png" />
<a href="page.html">重新访问page页</a>
</body>
</html>
第一次请求:
说明:
第一次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发送请求头 Cache-Control字段为no-cache,no-cache会将数据缓存到本地,但是下次会强制向服务器发起验证。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最后修改时间Last-modified和服务器资源标识ETag(服务器会为每个资源都分配一个ETag,作为唯一标识,如果资源发生一些细微修改,就会加上W/".......")。因为第一次请求没有访问浏览器的本地缓存,所以返回响应状态码为200,然后将当前的资源缓存到浏览器本地。
第二次请求:
second request.png
说明:
第二次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不是直接去请求资源,而是验证当前浏览器的缓存是否有效。服务器主要比对的请求头字段是If-Modified-Since判断最后修改时间是否匹配和请求头字段If-None-Match指定当前的资源。
如果发现字段If-None-Match指定的资源判断字段If-Modified-Since时间大于最后修改时间,那么就从服务器上将资源重新返回响应码为200,如果小于等于最后修改时间,说明资源没有发生修改,那么就直接使用浏览器本地缓存,返回响应码为3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