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3.29)
新课标指出,过程与结果并重,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基于过程开展定性评价,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整合,对评价进行完善。
结合教学管理工作,可以说,过程是结果的丰满展开,结果是过程的最好表达。
【过程,是结果的丰满展开】
本学年区红枫杯课堂教学竞赛,分在两个学期先后举行。第一个学期完成五个学科,本学期还将完成余下六个学科。这个学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均采取先校区初赛,再集团复赛的方式。有所不同,或者说做法有所进阶的是,本学期的集团复赛,由不同校区共同承担。比如,英语和科学学科由和园校区组织复赛,音乐和信息学科由广志路校区组织复赛,综合实践和劳动学科由仙林湖校区组织复赛。打破第一学期所有学科复赛均由和园校区组织复赛的唯一性。
由和园校区承担集团复赛的做法是成熟做法,已经被老师们接受,那么,由不同校区轮流承担复赛的做法,能否也经得住检验,被老师们认可呢?既需要看过程,也需要看结果。
首先,评委是不是能够超越校区,站在集团立场?这是对所有评委的要求,也是复赛组织校区在复赛开始前,就应该传达给所有评委的统一要求和操作原则。这一点,先由集团传达给校区,再由校区传达给各个学科集团复赛的评委。或者,也可以在所有评委名单确定之后,统一组织线上培训,以明确和强调上述评价初心。
其次,要给所有评委拟定具体的评价办法。比如说针对某位赛课教师,出现特别高或特别低的赋分,则赋分评委需给出情况说明,以从制度上避免校区立场凌驾于集团立场,不利于优秀选手的胜出。
最后,复赛之后,所有评委都需对评价情况保持沉默,比赛结果以集团教学公示为准。避免个人评价影响到整体评价和判断。
【结果,是过程最好的表达】
以上过程,必须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使结果能如预料显现。
那么,为什么又说,结果是过程最好的表达呢?
因为集团复赛,并不是终点。各个校区承担的集团复赛,推出的选手还将代表集团参加区赛。在区赛当中参赛教师表现怎么样,获得什么级别的奖项,这些都既是对参赛教师个人素养的评价,也是对承办复赛校区选拔效果的直接检验。为此,在区赛之后,会形成两个数据:一个是以校区为单位,比赛学科参与复赛人数、从集团复赛胜出人数以及占比,以便不同校区横向比较;另一个是以复赛组织单位为主体,对比承办学科推荐到区赛教师获奖比例,以此对承办复赛的效能进行反馈。
结果,是过程最好的表达。站在教学管理的立场,以结果对复赛组织效能进行直观检验,帮助所有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站位,提升能力,打开格局,以更大的视野,做好教学服务工作,是目标和追求。
---2024年3月29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