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按照脑发展规律,回答“钱学森之问”

按照脑发展规律,回答“钱学森之问”

作者: 新智注意力 | 来源:发表于2017-12-29 16:37 被阅读0次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当时,钱学森先生主要讲的是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但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扩展到其他各个领域。

"钱学森之问"一度在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引发激烈讨论。如今十多年过去,我国科技进步显著,科技成果呈爆发式增长。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应不时反思“钱学森之问”。

我们说,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新的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

为此,不少教育界人士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变革之路。

今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国际科创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创见未来——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指出,作为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STEAM教育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STEAM已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 STEAM 课程及评价体系,从而引领我国课程改革,丰富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我国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之路。

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于一体的融合教育。它是从STEM教育计划演变而来的,STEM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教育计划,旨在打破学科疆域,通过对学科素养的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综合性的人才。相比STEM,STEAM教育增加了“艺术”,更加注重多元化,要求的学科能力也更丰富多样。

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是一项综合性活动,需要多门类知识的参与,否则,认知多是片面的、浅薄的,无法走向丰富和深刻。

STEAM教育所蕴含的是一种科学的、多学科融合的思想,基于多种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主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性能力为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而是各学科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

STEAM教育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金字塔的最顶层是通识水平,这一水平代表的是最终的教育目标。通识教育是全面素质的教育,它的宗旨是使学生在广泛的领域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能够与他人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交流。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密切相关,也正因为这样,金字塔顶层和终身教育相互联系。

金字塔的第二层为综合水平,这一水平主要是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融合成跨学科的STEAM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主要采取的是主题式教学。

金字塔的第三层是多学科水平,这一水平是将艺术渗透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学科中。将艺术渗透到STEM教育中,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接受的STEM教育有了情感的融入和美的追求。

金字塔的第四层是具体学科水平,这一水平主要探讨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

金字塔的第五层是具体课程水平,这一水平主要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相关课程。”

当前和未来的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脑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调动全脑思维、巧妙运用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更高效、更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杰出人才。

全脑思维训练是一项基础的、长期的工程,培育人的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最重要的推动力。不少学校已走在全国前列,开始注重学生全脑思维的训练,如北京市第四中学采用的迈思睿全脑训练系统,将脑电科技与全脑认知训练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主动调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视友科技迈思睿全脑认知力训练系统

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这些学校将科技元素引入课堂,使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将对学生的注意力、规划力、思维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全脑认知能力的训练,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习过程当中,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全脑思维能力,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生们在进行全脑认知动手动脑操作训练

全脑思维训练作为STEAM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适应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是很不够的,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和大量做题,未来人工智能或将替代传统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STEAM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未来综合性人才的教育模式,注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知识密集型经济所需的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实施STEAM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对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与指导意义。

亲自体验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学以致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STEAM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STEAM教育框架将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作为教育核心,以学科整合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门学科联系起来,强调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相互联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

STEAM教育倡导的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尝试为教育者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它可以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上了解各种知识和技能是如何与真实世界相互联系的,这对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美国STEAM实验室的特征与启示》赵慧臣陆晓婷, XDIYIS Vol.27 Nov.4 2017;

《美国STEAM教育的框架、特点及启示》魏晓东于冰于海波,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No.4,2017;

《STEAM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曾婷,Education Modernization(教育现代化)2017年8月第33期;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赵军陆启威,江苏教育研究总第319期 2016·11A;

《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胡畔蒋家傅陈子超,XDIYIS Vol.26 No.8 2016;

《基于STEAM创新能力培养》刘依祥桑利丹,天津科技第44卷第4期 2017年4月;

《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赵慧臣陆晓婷,开放教育研究第22卷第5期 2016年10月.

相关文章

  • 按照脑发展规律,回答“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当时,钱学森先生主要讲的是科学研究领域,特...

  • 钱学森本人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如果“钱学森之问”是一个问,那么无须别人回答,钱学森本人就是答案。 钱学森问,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

  • 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很有感慨地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

  • 钱学森之问

    2005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 钱学森之问,他给出响亮的回答

    百年清华今犹在,再无校长梅贻琦:钱学森之问,他给出响亮的回答 “清华大学今犹在,再无校长梅贻琦”,这是对梅贻琦最高...

  • 从钱学森之问到钱理群之精致利己主义之呐喊,再看钱颖一之清华改革

    从钱学森之问到钱理群之精致利己主义之呐喊,再看钱颖一之清华改革 一直关注中国的教育的朋友,一定听过钱学森之问...

  • 钱学森之问,是个伪命题

    一、钱学森之问的内容 关于什么是钱学森之问,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

  • 浅谈中国近代应试教育及家庭理念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

  •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九宫格阅读法打卡第1天 【书名】:巜盈得——与百位领航者探寻教育创新》 【作者】:于盈 【读者】:吴任涛 【日期】...

  • 怕我们生病的是谁

    有个老师问小学生,怕我们挨饿的是谁?学生回答,袁隆平。 老师问另一个学生,怕我们挨打的是谁?学生回答,钱学森。 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按照脑发展规律,回答“钱学森之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tw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