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作者: hypoya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12:57 被阅读0次

    距离上篇书评快两周了,《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读完也有一周了,但是书评一直写了又删,始终没能成形。一方面因为这周忙着新版本发布,没有连续的时间来写;另一方面,其实根本原因还是知识储备不足,哲学方面的内容实在驾驭不了,看书和评书,简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虽然如此,毕竟刚刚才做出了公开的承诺,不想这么快就被打破,只好硬着头皮写写。也好让将来的自己知道,现在的自己有多么差劲。

    已经不记得为什么会打开这本书了,只记得当初花了千倍的耐心看完《西方哲学简史》,然后就被各种人名理论蒙圈了,从此对哲学又爱又恨,再也不敢轻启。

    但是叔本书这本《人生的智慧》,刚看完序,我就知道我能读完它了。语言朴实,逻辑严谨,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读完之后,我还重捨了对哲学的爱好。所以,如果对西方哲学感兴趣的朋友,我非常愿意推荐此书。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叔本华此人:

    西方哲学史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古希腊哲学;2.中世纪哲学;3.近代哲学;4.现代哲学。叔本华无疑是近代哲学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但他与那个时代的哲学家观点又截然不同。用罗素的话说,“他是一个与其他所有哲学家都与众不同的人,某种意义上讲,其他哲学家基本都是乐观主义者,而叔本华却是个悲观主义者。”

    他非常幸运,来自一个生活非常富裕的家庭,拥有大量财产,无需为生存烦扰,也因此有了大量的闲暇。

    他才华横溢,30岁就完了他中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直到晚年都笔耕不辍,又完成了《附录与补遗》。

    他也是孤独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后,几乎无人问津。不过这似乎也没有妨碍到他的写作,《人生的智慧》中他就经常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像他这样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大概已经习惯在孤独中享受生活了。

    幸好,在他去逝之前,因为《附录与补遗》一书,他开始得到世人的关注,一举成名,并且对后世的哲学家、作家都有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向心高气傲的尼采把叔本华称为“教育家”,“因为他把人在暗处的、被隐藏起来的本来面目揭露出来,解除了禁锢”。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更是写信给好友,称赞“叔本华是无与伦比的”,并且托人买回叔本华的肖像挂在自己的房间。

    《人生的智慧》就是节选于《附录与补遗》,开篇就被打动了我。他说,“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1. 人的自身,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潜在发展。2.身外之物,即财产。3. 人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造成人们幸福抑或不幸福,最根本和彻底的影响是来自于人的自身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一开始是由大自然定下来的。”

    悲观的思想溢于言表。现代社会的人们,每天努力工作,追求更高的薪水、更体面的生活、更丰富的娱乐,以此,获得人们的赞赏与尊敬,这应该就是幸福的人生了吧。然而,作者明确告诉我们,未必!因为幸福的来源,最重要还是自身,如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潜在发展,而财富以及名誉地位,只是辅助。甚至,“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所决定了”,那我们今天努力的意义又何在?

    然后,作者更悲观地告诉我们,“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不痛苦”,所有快乐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例如,如果我们的身体健康无恙,但只有一小处受伤或者作痛,那我们身体的整体健康并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那疼痛的伤处,我们生活中的总体舒适感觉就会因这一小处伤痛而烟消云散。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令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因为在很不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感觉到这些小事情的。

    所以,人生的幸福不是追求快乐,而应该是减少痛苦,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这样幸福所依赖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依靠广大基础建立的幸福也更容易倒塌。

    幸福就是减少痛苦,减少欲望,按照这种思路,人生岂不是会很无聊。没错,作者又一警句,对于精神迟钝的人,“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因为内在空虚,所以更多的寻求外在的刺激,试图借助某事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而做出这种选择的时候又饥不择食,追求五花八门的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摆脱这种痛苦和无聊轮回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也就是丰富的精神思想,精神思想越优越和显著,那么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

    所以,作者不断地告诉我们,人生的幸福,并不在于如何追求更多的快乐,而应该尽量减少更多的痛苦;痛苦源于欲望和无聊,惟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解脱。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对作者而言,应该就是追求永恒的真理的过程。

    阅读此书的过程,也是自我反省认知的过程。也许是受刘昆同学的影响,我对佛学中"无欲无求”的状态是非常羡慕的。当然,我认为的“无欲无求”并不是真的无所求,只是对生活中的物质、娱乐方面基本没什么追求,也就是所谓的“没有情趣的人”。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从小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与需求。从初中开始住校,大部分时间就在学校度过,虽然高考压力大,但是从未觉得生活上有多艰苦。直到上了大学,与其它同学一对比,才发现自己似乎在看守所度过了最青春的时代。即使结婚前后,和老婆在20平米的城中村出租屋里,住了3年多,也怡然自得。现在搬到了小区生活后,却再也不敢想象在城中村生活的日子,真是由奢入俭难。这方面的修行,老婆显然比我高明许多,到现在还经常幻想着搬回去住。

    所以,叔本华关于人生幸福的观点,大部分我都是非常认可的,也希望能以此激励自己。既然没有能力做个有情趣的人,也不太可能突然就财务自由,至于荣誉与名声就更不指望了,不如先着眼于自身,与前辈先贤们交流,丰富自己的思想。

    PS.

    最近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阅读的四个层次,非常汗颜地发现自己的阅读水平也只在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之间。虽然书还没读完,但是已经受益匪浅,自信心极度膨胀, 内心扬言,“今年要把西方哲学史上那些经典著作通通读上一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wt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