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风雅的“青”
文|夏海芹
近来,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古诗词里,“青”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灿若星辰浩如烟海的汉字中,“青”字有何魅力如此受青睐?
青,首先是一种颜色。青的本义为从矿井采掘的苔色矿石,古人将其研磨成粉,作为颜料。
青,最初应该是蓝色。荀子《劝学》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太白诗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青天”指的是蓝色的天空。
青,也是绿色。楚国宋玉《风骚》:“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唐刘禹锡《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宋代林逋《长相思》的“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青”,都是绿色。青,由绿色又衍生出很多引申义。
其一,“青”代指草。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踏青”在今天已经成为固定词语,指初春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
其二,“青衿”代指读书人。《诗经•郑风•子衿》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住,子宁不嗣音?”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青青是你的衣领,悠悠是我的心情。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不带来一点音讯?“子衿”和下文的“子佩”,是男子的衣领和玉佩,女子写此,可以想见他们曾有过亲近。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该句“用最矜持的方式写出了最不矜持的亲密”。《毛诗故训传》言:“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东汉末年,曹操饮马长江,横槊赋诗,直接引用了这句,诗意却有了新的意蕴——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思慕。
其三,“青”还专指竹子。古代以竹简记事,因此把写在竹简上的文章称为“青简”或“青史”。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正是此意。成语“青史流芳”,也是这个意思。值得一提的是,整部书刻完定稿后,古人就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绿茶制作的时候,把摘下的嫩叶加高温,使叶片保持原来的绿色,这个程序也叫“杀青”。现今“杀青”用来形容影视作品拍摄完毕。
其四,用“青”修饰的建筑,往往有特殊含义。例如“青庐”。“青庐”是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常用作举行婚礼的场所。《孔雀东南飞》中:“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例如“青楼”。“青楼”本指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隋唐以后,“青楼”逐渐引申为风月场所。唐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宋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例如“青灯”。寺庙里灯的灯罩,是用青色的布做成的,所以叫青灯。“常伴青灯”通常指脱离尘俗,皈依佛门。清代《红楼梦》中惜春出家为尼,曹雪芹言:“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青,还指黑色。“青丝”是黑而柔软的头发。唐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就是黑发。
“青眼”指黑色的眼珠看人,表示对人喜爱或器重。这里有一个典故。相传魏晋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就是今天的“翻白眼”;对喜爱或尊敬的人,黑眼珠在中间正视,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用白眼看;见到朋友嵇康就用青眼看,后来“青眼”就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青,还有“生长”的意思。刘熙的《释名》中解释:“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万物初生,亟待长大,就是青。宋苏轼在《蝶恋花》开篇写“花褪残红青杏小”,“青杏小”三个字,不仅写出了颜色,还有饱含无限生机,有旺盛的生命力。李清照《点绛唇》中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朝气青春的女子与青梅生长的春天浑然一体,青涩娇羞,春意盎然。
除了形容名词,青字还连用成叠词。“姜夔的《扬州慢》里“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这里的“青青”,是春来麦苗返青,正在发荣滋长的意思。诗句“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都是此意。
由“生长”意衍生出来的,还有“青娥”一词,指美丽的少女。有诗云:“少年勿动伤春感,唤取青娥对酒歌”,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皆是此意。
当然,“青”字的意蕴不止于此,它是从《诗经》中飘出的风雅,起初幽香一缕,之后馥郁千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