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输在起跑线上――课堂笔记

输在起跑线上――课堂笔记

作者: 囡子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21:26 被阅读0次

                  输在起跑线上

                                    武志红

    这一讲开始的故事会有点儿长。有一位女士,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学校里教书,长着一张很单纯的脸,她有一个近两周岁的儿子,而她观察到当姥姥带孩子一段时间后,孩子会变得内向封闭,而且出现各种问题,孩子的奶奶带孩子一段时间后,孩子会变得外向开放,也会更开心活泼。

    这个事实让她非常难受,因为她和婆婆关系紧张,现在自己妈妈一带孩子就出问题,而婆婆把孩子带得明显要好一些,这让她感到难堪。

    有一段时间,她想否认这个事实,但孩子的这种转变非常有规律,一跟姥姥就会内向,一跟奶奶就会外向,她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她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发展得更好,能得到更多的爱,于是她最终全然承认了这个令自己难堪的事实,减少了自己妈妈带孩子的时间,甚至有意地少让妈妈过来,同时承认婆婆的价值,也试着去修复和婆婆的关系,因为她不想让孩子处在一个分裂的三角关系中。

    如果一边爱妈妈,一边爱奶奶,可妈妈和奶奶又是敌人,这样孩子就会陷入分裂的局面中,如果妈妈和奶奶的关系相对好一些,孩子外在和内心的分裂都会减少。

    这位年轻的妈妈还观察到,在孩子一岁半前,姥姥和奶奶带孩子的差异并不大,这种差异是在孩子一岁半后开始越来越明显。对此,理论解释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的定义中,孩子一岁半到三岁,是第一个叛逆期。在这个叛逆的阶段,孩子特别喜欢说“不”“我来”等。

    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孩子,那就会破坏孩子的意志。

    不同的养育者,面对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反应。这位妈妈观察到,奶奶和姥姥对孩子的叛逆都容易产生不愉快,然后会用一些方式去压制孩子,但程度上有着巨大差异,姥姥会锲而不舍地一遍遍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直接粗暴地去逼迫孩子按她的方式来,而奶奶没有这么执着,她会用有趣的方式,诱导孩子听自己的。此外,很多时候奶奶有一定耐心,愿意等着孩子自己来。

    这两种方式,都称不上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但对孩子而言,他获得的空间是有巨大差别的。例如吃饭,姥姥和奶奶都会逼迫孩子按照她们的方式来,都会喂孩子,并且逼迫的程度都比较高,只是姥姥更直接,而且很容易不高兴,但奶奶很少会不高兴,会变着方法逗孩子。

    又如,孩子想自己穿袜子,奶奶会接受,而姥姥会不耐烦甚至生气,有时会对孩子说“看你笨的”,更多时候干脆替孩子穿袜子,这个时候孩子会哭闹,而姥姥会变得更不高兴,姥姥一不高兴,孩子就会害怕。

    这位年轻的妈妈讲这些细节时,禁不住哭了。她说,看着自己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她想起了自己可怕的童年。可以说在任何事情上,妈妈都会逼迫她放弃自己的意志,然后按照妈妈的意志来。父亲常出差,总是缺席的,家里就只有她和妈妈两个人,那时候在这种二元关系中,妈妈的逼迫与不高兴会变得极其有压力。并且,就算爸爸回来,空间感是显得大了一些,可爸爸基本上会站在妈妈一边,要她听话。

    不过她还是希望爸爸在家,因为爸爸在家,妈妈情绪会好一些,而爸爸不在家时,妈妈很容易歇斯底里,然后会对她各种辱骂和暴打。因为这样的相处模式,她一直是一个乖得不得了的孩子,根本不敢违逆妈妈的任何意志,这一点也展现在她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可是,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如果在任何关系中,你都觉得做不了自己,都太考虑别人,那么你就会选择内向与封闭。这位妈妈一直都是极度内向的,她深深感知到,任何关系对她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我和她长期的咨询慢慢地改变了这一点,她越来越有力量去在关系中捍卫自己的意志和空间。现在看自己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她知道如果没有其他人在,那么姥姥势必会对自己孩子各种打骂。这并不是说,只要没有人看着,姥姥就会这么做,而是说如果是姥姥和孩子在一起,那么在这种二元关系中,一旦有暴怒产生,就很容易发展成窒息的氛围,并且它只能在二元关系内去解决,这个时候就容易发展成大人攻击孩子,把这份暴怒宣泄到孩子身上。

    我们继续探讨这个话题,这位年轻的妈妈总结说,她看到在她的家里,几乎所有的关系中都藏着一个东西“顺从”,就是好像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别人顺从自己,她的爸妈如此,公婆也是,老公也是,她自己也是,只是她最难做到,可她也毕竟是成年人,特别是现在有咨询的帮助,再想让她顺从也不容易。然而,所有人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获得这种感觉。

    这个故事和这位妈妈的这份总结让我深受触动。同时,我还有两三位来访者,她们都是幼儿园老师,在她们的讲述中,幼儿园里基本上只有一种逻辑存在:园长、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只想着让孩子顺从自己的意志,几乎从来没想过从孩子的立场出发。

    例如,中午必须午休,不止如此,他们还要求孩子睡觉时必须是一种固定姿势躺着,不能歪着斜着,更不用说睁着眼睛了。再比如,上厕所时孩子们也是统一去上,不管你有没有大小便,你都得完成这个动作。

    作为我的来访者和读者,她们都想给孩子一些爱与自由,可她们都深深地感知到这样做时的无力感,因为这与大环境太不相符了。不过,这几位来访者她们在幼儿园里的那些印象最深刻的时刻,都发生在当她们能与孩子共情时。

    例如,两位小朋友是好朋友,我们暂且称为A和B,但A的父母不喜欢B,就逼迫自己的孩子不再和B交往,结果,当B继续去找A时,A告诉B说,我爸妈说了不让我和你玩,你是个坏孩子。接着两个小朋友发生口角,还险些打架。这时,其他老师只是过来禁止他们打架,并让他们道歉,可B一直很倔强。我的这位来访者,走到B的身边,对他说,失去友谊很伤心是不是?被说成坏孩子很委屈是不是?然后B大哭,哭着的同时还抱住了她,这让她非常感动。

    我的这些做幼师的来访者都讲到了类似的局面,让我想,这会是幼儿园一种普遍现象吗?我担心我做了过度引申,于是在我的微博上讲了这个故事,并着重强调澄清说:“这只是一家幼儿园,不代表所有。”结果很多人纷纷留言说,他们认为这很普遍。例如一位读者回复说:

    我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人,表示没有老师像我们表达过到孩子和自己是平等的之类的思想,顶多是温柔而高级的控制。

    之前那位博士妈妈的故事,我认为也是普遍的,就是我们的家庭中太容易让孩子顺从,“听话”这两个字如此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家庭中都逼迫孩子听话,而幼儿园和整个教育体系也一样,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都在逼迫孩子顺从,放弃自己的意志呢?

    我们总在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那这可以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 “ 输在起跑线上 ” 。

    单纯的脸,常常就是一张顺从的脸。顺从的人,必须简单,因为一旦有了复杂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可能再去顺从了。这也会导致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就是所谓的“扮猪吃老虎”,本质上复杂无比的人,却假装很简单,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中国式生存智慧,我们下一节课来谈谈这一点。

    【今日得到】

    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孩子,那就会破坏孩子的意志。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如果在任何关系中,都无法做自己,都太考虑别人,那就会选择内向与封闭,任何关系都会成为巨大的挑战。
    如果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那这可以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输在起跑线上”。单纯的脸,常常就是一张顺从的脸。顺从的人,必须简单,因为一旦有了复杂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可能再去顺从了。

    【划重点】

    如果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可以说是“输在起跑线上”。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孩子,那就会破坏孩子的意志。如果在任何关系中,都无法做自己,都太考虑别人,那就会选择内向与封闭,任何关系都会成为巨大的挑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输在起跑线上――课堂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ym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