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包含轻微剧透。
《一出好戏》公映前,我关注点基本还在《西虹市首富》和《爱情公寓大电影》上。全国首映第二天陪朋友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开场前,我还以为这是部单纯的喜剧,毕竟导演兼主演黄渤是能把爱马仕穿出蓝翔技校校服感觉的人。(滑稽脸)
然后,带着看喜剧的心情,我在电影院听黄导演讲述了在与世隔离的孤岛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经济学和社会学变迁的故事。电影结束之后,如果最初的预期是六分的话,最后结束打分八分。
故事整体脉络很简单,某公司一个完整的运行结构从老板到保安十几个人集体进行团建,遇到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其被隔离在孤岛上。一群人由起初的相信会有人来救到逐渐相信自己是世界唯一的幸存者,在孤岛上为了生存而相互之间爆发的一系列悲欢离合。最终,在经历了半年的孤岛生活之后,众人被路过的游轮所救,大梦初醒。
和同期的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一样,这部电影也是借助喜剧的壳,讲述了故事中所暴露的人性问题。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出发对电影做出不一样的解读。本文主要从社会形态和物质财富分配角度来给各位客官做一个简要解说。
根据孤岛上权利中心的变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以小王为代表的原始社会阶段——>以张总为代表的封建社会——>以马进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时代
首先,电影通过将故事背景安排在荒凉的孤岛上,外部世界带来的规则秩序被完全打破,在除了少的可怜的一些社会工具之外,再无其他外来影响。然后,自诩为高出原始人类上百万年的被文明武装的人类,是否会在与我们祖先相同生存环境的背景下,做出符合现代人标签的行动来。
答案是:不。因为,人性不变。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不同层级需求的渴望是深植于我们身体和血液深处的本能。生产力决定社会形态,个人所能支配的资源决定了其社会地位。
一:以小王为代表的原始社会
落难到孤岛的初始阶段,生活物资匮乏,所有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受到威胁。导游小王因为具备基础的野外生存技能,能在其他人手足无措时寻找到水源、食物和躲避风雨的住所等一系列生存必须物资。因此,此时的小王代表着生存下去获得后续救援的希望。在这种条件下,出现了类似于部落的社会形态。拥有最好的生存技能的头领,带领本部落成员刀耕火种。劳动分工也随着部落的稳定下来由早期的集体劳作逐渐演变成根据搜集物资技能的不同而进行分工的模式。王因为掌握着整个部族的生存命脉,对整个部落进行生产指挥同时分配生活物资,因而可以避免直接的体力劳动,获得部落最高的地位。而这里也出现一个个例,“大胸”秘书掌握对男性而言最优质的生育资源,依靠性换取生活物资。讽刺的是,在文明社会的王教授因为其掌握的知识此时已经满足不了部落成员的生存需求而变成屠龙之术,影片中其在洞穴里刻字受到其他人嘲讽的一幕也说明了其社会地位的衰落。
上述社会组织,与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较为相似。群居生活,集体劳作,生活生产重心以搜集基本的生存资料为主,会使用火。两张照片是不是很相似?

电影讲到这里,重点还是放在如何生存下去,文明社会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被打破,导演对爱情和繁衍后代几乎没有做阐释,因为,在生存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阐述过一个观点:我们都是从原始汤里那一团乱絮中进化而来,不同的生理形态下却拥有相同的目的:尽可能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在生存受到威胁之后,基因中所蕴藏的无情的自私性就表现了出来。
二:以张总为代表的封建主义
电影中,因为对小王几乎不讲人情的奴隶主作为不满,张总在偶然发现了一艘事故船只内有大量生活必需品之后,找到机会通过一番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激情演讲带领部分成员离开小王,独立建立自治组织。那么问题来了,难道部落的分裂真的是因为对小王的统治方式不满吗?我认为不是。原因很简单,在一开始,脑子重要还是肚子重要的提问已经给出了答案。基本生存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被统治阶级只能接受现状。而张总也是承认自己是在发现了丰富的物资之后才决定反对小王的统治的。
能支配的物质资料的丰富与否决定经济地位,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电影里两种社会结构的变迁很好的对其进行了阐释。
张总掌握生产电影中硬通货的鱼的渔网,并且全岛只有一张的渔网其稀缺性直接抬高了其拥有者张总的社会地位。同时,船舱内其他生产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物质资料的丰富度。于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物物相换的场景。随着物质资料的丰富,传统以物换物的方式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于是,出现了新的货币——扑克牌。在这里,导演借助张总之口也介绍了其充当货币的原因:一,岛上只有两副牌,具有稀缺性。二:面值不同,易于分割。一张3可以换取若干条鱼,是一种价值符号,充当一般等价物。三:有张总个人权威及其身后丰富的物质资料作为信用保障,从而被其他成员所认可接受。这几种原因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对货币的定义较为相符。而张总,在这个货币体系中相当于中央银行,拥有唯一的货币发行权。但是,张总利用偷偷藏起来的纸牌超发货币,通过收取铸币税收割韭菜,掠夺资源。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众人落难孤岛初始,张总把钱包里的人民币撒了,因为货币无用。但后来自己又通过建立的货币体系超发货币收割韭菜。其实,不单单张总通过超发货币收割韭菜维系统治······不管环境怎么发展,人性都是一致的。
电影里主人公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之前一条鱼需要几张3?现在一张3可以换几条鱼?”细想一下,以前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几平米房子,现在一平米房子需要几个月工资?嘻嘻。
在通货膨胀的掩盖下,货币数值都是假的,自己的劳动可以换来多少货真价实的资源才是真的。
三:以马进为代表的资本主义
其实,张总与马进的权利更迭所造成的社会组织形态变更并不是那么明显,马进通过上天给自己兑奖获得的鱼换取岛上不可再生的大量稀缺物资,并利用自己小弟的技术加以改造。通过联合小王代表的原始部落社会,在与张总的一次火拼中利用开发的电能以及手机里存储的与岛上人员家庭成员的视频,换取大量资源与统治地位。黄渤饰演的马进是因为生存技能突出或者身体强壮的原因获得高社会地位的吗?都是不是,因为此类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饱暖思淫欲,人类对情感的需求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变得急切起来。有了这个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看起来利用超发货币建立奴隶统治的张总在后面因为一段女儿的视频愿意放弃自己的财富。根据人类需求金字塔,只有当生存需求被满足之后情感需求才会显现出来。此时,导演已经将重点放在了浪漫的感情这种与荒岛略显不符的事情上来。本阶段也是整部电影中较为欢快的一段,多次出现了集体狂欢歌舞场景。当然,欢快的背后,知道真相的主人公也在承受内心的煎熬。
影片刚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想法设法要离开这个地方,因为自己有彩票,可以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地位。但是,随着彩票的过期以及自己建立的新的社会关系的形成稳定,男主在孤岛这个社会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地位、爱情。那么,即使男主发现了离开这里的机会,是否要离开这里?离开之后,自己是否还能有这种被认同的感觉,心爱的姑娘是否还会在自己怀里?
出世还是入世?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在哪里过的舒坦,内心安宁。此时,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了,个人认同感和价值实现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导演最后也给了大家一个美好的结局,男主幡然醒悟,告诉大家可以离开荒岛的方法。但是由于一个意外,男主坠落悬崖,醒来的时候以为自己被抛弃却发现自己心爱的姑娘在等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会心一笑,爱情最终得到善终。希望男主女主,最后有一个好的结局。
男主女主的结局,打了目前社会男女对立的紧张气氛一个响亮的耳光。男人抱怨女人太现实,太功利,女人抱怨男人花心,不专一。难道不都是彼此缺乏安全感造成的么?女人在基本的生活需求被满足之后,也不一定要求大富大贵,只希望自己身边的男人能多陪陪自己。而男人看尽繁花之后,才会发现那个懂自己支持自己的姑娘是最珍贵的吧。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要考验人性?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这么说道:人类本可以通过考验,但是对于刻意的考验,考验者本身已经对对方失去了信任基础,怎么还要希望别人对自己保持信任?用一个谎言去验证事实,即使得到了真相,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真相,难道不是谎言?

四:最后的话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岛上缺乏有效药品的情况下尽管爆发了几次部落冲突却奇迹般地没人生病感染。在面对王教授提出的为了种族繁衍每个女人尽可能和不同男人交配以保证基因的丰富性的目的时,马进提出反对意见并且很单纯地说因为爱情,并且众人没有反对意见。难道除了张艺兴饰演的小弟之外就真的没有人注意到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但是,这个故事就是建立在种种建设之上,如果过于较真,反倒没有了本初的乐趣。
自从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大陆上走出来到现在,人类这种自诩为地球最高级的物种创造了灿烂的科技和文明。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人类也在曲折中不断进化。可是,埋藏在我们身体深处流淌在血液里的黑暗基因并没有发生变化。在身处祖先们面对的环境中时,文明的外衣被撕破,我们所谓的突破历史到最后也只是以更复杂的形式把历史重复一遍。
导演最起码在电影里是对人性怀有信心的,当男主决定返回大陆,当女主决定等待真爱,即使会面对将来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保持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才是我们与牲畜的最大区别之一。
祝每个人都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能体会到这世界存在的奇妙与美好,在有限的生命里上演一出出好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