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仲兄字文甫说(宋)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宋)苏洵

作者: 哈哈镜6567 | 来源:发表于2024-06-20 23:14 被阅读0次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渟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徐逶迤,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缅,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磅礴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濆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 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 刻缕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 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著,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 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相关文章

  • 宋|登科-苏洵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这个基本不用翻译,交代下背景,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进京赶考,...

  • 《红梅》苏轼

    红梅 宋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与父苏洵,弟苏...

  • 苏轼的名字寓意与人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长子。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谈到苏轼名字的寓意:轼是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

  • 《晨读记》(281): 勿求自全

    今晨读了《古文观止》 卷十: 宋文的后面七篇文章——三篇苏洵之文,四篇苏轼之文——一篇人物记,六篇史论。 ...

  • 苏洵之名二子说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苏洵擅长于散...

  • 三字经里的故事《苏洵发奋》

    【苏洵发奋】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苏拭、苏辙)都以文采著名,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三苏”。 苏洵在...

  • 害怕考试的苏洵

    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宋代有名的文学家,号称“三苏”,但名气最大的还得是苏轼。或者可以这样说,苏洵是因为...

  • 苏洵

    苏洵(公元一OO九年至一O六六年)字明允,四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

  • 苏洵

    苏洵 ,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

  • 苏洵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仲兄字文甫说(宋)苏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eh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