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历史虽然已经盖棺定论,但关于抗战胜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有很多不同见解,到底哪些因素对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作用?本文不唱高调,不戴有色眼镜,不夸大事实,不虚构故事,实事求是解析论证。
“抗日战争结束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这段文字节选自中学历史课本,道出了抗日战争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层面的激励尤为重要,我想这也是后来我们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的心气所在。
抗战是一次民族战争,这与明清时期乃至历朝历代的对外战争有着本质区别。辛亥革命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对外战争是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少数利益集团而战,战斗力也基本依赖于军队的作战能力,谈不上举国之力全力以赴。辛亥革命后,尽管中国仍然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统一,外国势力猖獗,军阀割据对立,国共两党内战,但普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已经被唤醒。我们曾经长期领先世界,国人何等开放和自信。只是从元明清三代开始“思想滑坡”,主仆关系和奴才心理开始疯狂滋长,导致国家活力尽失、一潭死水,国力几百年持续衰弱,屡受挑衅和入侵,到了晚晴这种疲软状况达到顶峰。但经过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蜕变,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开始走进民心,忧国忧民不再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属特权。日本这个“暴发户”邻居的入侵进一步点燃了中国人深埋心底的自尊和斗志,中日战争不再是过去一个朝廷对一个朝廷、一国对一个朝廷,而是一国对一国,是两个民族的“血战”和“死磕”。所以我们没有被南京大屠杀吓倒,反而更加同仇敌忾、全民皆兵,男女老幼都为抗战尽心出力,甚至连海外华人华侨都踊跃支援抗战,促成了整个民族“浴血重生”。这既是中国上层不曾想到的,也是日本人没有预料到的。自助者天助,这应该是抗战胜利最重要的原因。
从战争要素来讲,有一批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高素质军官也是保证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日本人曾经说他们战场上的主要对手是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基干的军官团。尽管这话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彼时的中国军队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旧式军队,无论国共军队还是地方军阀,相当一部分军官来自保定军校、黄埔军校、中央军校、抗日军政大学等院校或者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训练,这就自上而下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不散,成为支撑长期抗战并最终胜利的基石。
抗战还是中国第一次放眼全球、走向国际舞台。不同于晚清的对外反击战,抗战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大国全球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路上主战场。尽管如此,但地位是自己争取的,中国靠自己的“玩命”,不仅在国内死死拖住日本的部分精锐兵团,而且主动出兵东南亚战场,策应配合美英在太平洋的作战,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的决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战场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赢得了美苏等大国的尊重,争取了源源不断、全方位的国际援助,更为战后成为联合国五常交出了“投名状”。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我们的对手的战略短视或者说战略失误也不容忽视。日本人至少犯了三个致命错误:一是选错了边、站错了队,没有看清苏德同盟的真实面目,想当然以为有了苏德靠山,可以放手对付英美,导致自绝后路。二是不自量力、横挑强邻,还沉浸在日俄战争的美好记忆里,对“巨人”苏联发动了一连串挑衅军事行动,结果不仅被“吊打”,而且加深了苏联对日本的仇恨,以致于后来苏联对日本进行了残酷报复,让日本人至今心存忌惮。三是自我膨胀、扩大战争,想当然以为中国一击即溃,结果被“疲劳战术”拖死,丧失了战略回旋余地,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局面,这也许就是岛国人“战略矬子”的必然结局。
最后,向抗战中所有伟大的中国人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