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曹雪芹与红楼梦》(依据程乙本)之①一局输赢料不真

《曹雪芹与红楼梦》(依据程乙本)之①一局输赢料不真

作者: 平平无奇1992 | 来源:发表于2022-07-27 10:29 被阅读0次

    女娲是炼石补天之时,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36,501块。

    那娲皇只用了 36,500 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灵性已通,可大可小,经一对僧道带入世间,才有了一部《石头记》。

    补天顽石既是贾宝玉的前身,也是曹雪芹的自喻。

    1763 年,北京西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冬夜里,一位巨人在一座小小的院落中走完了他 48 年的短暂人生。他身后没有子女,临行时只有他泪流满面的妻子陪伴左右。然而他却留下了一部让后世中国人永远为之自豪的千古绝唱。这位巨人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红楼梦问世两个半世纪以来,已经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

    梁启超“以言夫小说,《红楼梦》隻立千古,余皆无齿数。”

    王国维“《红楼梦》是表现人生忧患意识的宇宙之大著作。”

    鲁迅“《红楼梦》问世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毛泽东“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

    王蒙:北京红楼梦研究学会  会长

    胡德平:北京红楼梦研究学会  创会会长

    曹雪芹生于南京(别称江宁,金陵,虎踞龙盘),今天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代江宁织造署的基础上建立的。

    清代初年,曹家执掌江宁织造,这个衙门监管着皇家所需锦缎服饰的织造,还是皇帝设在江南监管百官的耳目,有密折上奏之权。

    曹雪芹出生时,曹家那如织锦般绚烂的家族史已铺展殆尽。正像《红楼梦》中秦可卿托梦对王熙凤所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以织造署曹家为行宫的旷世盛景。

    胡德平:曹家可以直接呼吸通帝座,而且和康熙关系最密切的人,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种关系是中国历史上和家奴的关系这么密切和内务府的官员这么密切,也是很少的。

    《红楼梦》贾府中有多处皇帝御赐的匾额。江宁织造署中,也有康熙皇帝的御笔——萱瑞堂。康熙在江宁织造署见到了自己的保母——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龙颜大悦,称“此吾家老人也。”此时江南萱草花(母亲花)盛开,康熙大笔一挥,写下萱瑞堂。

    黄一农(台湾清华大学教授):《红楼梦》中贾母和曹雪芹的嫡母孙氏非常接近,曹寅的父亲早死,和《红楼梦》中身份经历比较相似。

    1704年,曹寅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官衙设在扬州。第二年,南巡的康熙命曹寅在扬州主持编刻《全唐诗》,设“扬州诗局”,经过一年多的编纂刻录,收录了四万余首《全唐诗》,共计900卷,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之后,曹寅又奉旨在扬州编刻另一部大型类书《佩文韵府》。

    曹雪芹出生时,曹寅已经离世,几年后,康熙帝驾崩。执掌江宁织造的依旧是曹家人,却已在新皇雍正驾前荣宠尽失,曹家的亲朋故旧先后罢官获刑。尽管曹雪芹的父辈谨小慎微,仍无法驱逐织造署上空的阴霾。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家聘请江南名师教导小辈,祖父曹寅积累下的汗牛充栋的藏书,一向是他知识的源泉。

    闵德福(《红楼梦》英文译者):曹雪芹少年时代,很可能通读了中国所有的诗词,因为曹寅负责编刻了《全唐诗》《佩文韵府》,也肯定看过汤显祖,明传奇和许多昆曲戏剧。他有海量的阅读,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本人非常敏锐,内心热情奔放,而且有擅长讲故事的天分。

    胡文彬(中国红楼梦学会  副会长):曹寅的几万卷藏书中,为曹雪芹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曹雪芹再有本事,没有条件——图书馆看书。

    雍正,是“康乾盛世”的承上启下者,康熙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雍乾在位达130多年,涵盖了曹家由发迹而辉煌,再到破财,直至《红楼梦》刊印并在海内流行的全过程。

    虽然《红楼梦》中声明书中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但毫无疑问,《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大背景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真的是太平盛世吗?或许我们可以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应有尽有,人们一无所有,我们都在走向天堂,我们都将迈入地狱。”来形容那段岁月。

    《红楼梦》人物近千,有名有姓者近500人,如果铺陈众多人物,想必大文豪曹雪芹也破费了一番苦心?细看《红楼梦》,有一位女性贯穿了第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的始终,她就是香菱。

    为什么作者偏偏对香菱青睐有加?因为香菱可以解码那个时代。【可以花一节课通过香菱解码那个时代】香菱出生在被《红楼梦》称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苏州。父亲甄士隐年近半百才有这一点骨血,爱如掌上明珠,取名“英莲”,英莲生得粉妆玉琢。甄士隐夫妇在苏州生儿育女,同时为甄家老夫妇养老送终。

    甄英莲谐音“真应怜”,三岁那年的元宵节,英莲被佣人带去看灯,不慎走失。祸不单行,甄家隔壁的葫芦庙不慎失火,殃及池鱼,把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死里逃生的甄士隐夫妇只得去乡下依靠岳父生活,寄人篱下,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甄父嫌怨,骗走甄士隐的地产)。经过跛足道人的点化,甄士隐出家了。书中说,这期间“水旱不收,贼盗蜂起”。

    英莲被人贩子拐走后,过了十年地狱般的生活,十二三岁时候,在金陵被人贩子卖给了冯渊(逢冤),冯渊见到英莲,仿佛前世的姻缘,一眼看上。兑现了银子,约好三日后娶亲,英莲以为以后可以过上平安的生活,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哪知人贩子贪图钱银,又把英莲卖给了金陵一霸薛蟠。事情败露,人贩子被薛冯两家打个半死,接下来,两家都不肯收银子,只要银子。薛家仗势将冯渊直接打死,又将英莲生拖死拽抢去,而薛蟠逃得无影无踪。冯家人告状,竟无人做主,直到金陵来了新上任的知府贾雨村。

    贾雨村曾是寄宿在英莲家隔壁葫芦庙里的落魄书生,多亏甄士隐为他出了50两白银的路费和两套冬衣贾雨村才得以上京赶考,继而金榜题名。

    如今案件落入贾雨村手中,英莲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贾雨村在堂上得知案情不禁大怒“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他正要对薛蟠签下海捕文书,身后一个衙役使眼色不让贾雨村发签。贾雨村将这个衙役叫到密室问其缘由,原来这个衙役是贾雨村落魄时的旧相识——葫芦庙里的小和尚。他告诉贾雨村,①案件的核心人物英莲是他曾经的大恩人甄士隐的女儿【门子知道,但并未告知甄家?】。②再者,薛家是本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官官相护,扫h除e?拔掉恶势力的保护伞?】这四大家族构成了本地的“护官符”,新到任的官员都要抄一张“护官符”,各省都是如此。“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止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③三者,“命案之前,薛大公子就要上京投亲戚,打死个老百姓,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照旧上京去了,并非为此而逃。这人命些些小事,自有他弟兄奴仆在此料理。”

    贾雨村得知原委后,不免气短,加上他升任金陵知府,也是托四大家族的贾府王府之力,于是便胡乱了结了此案,还迫不及待地给贾府王府写信“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所教授):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反映当时清代的这个官场状况,并且,曹雪芹写作的时候,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惊奇的事,认为这是一个当时官场司空见惯的事【是否可以联系姚鼐在官场的不顺?】,用这种波澜不惊的笔法写这件事,就证明他心里头对这个社会,他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这期间,英莲已经被薛蟠裹挟进京,随薛蟠的母亲和妹妹寄寓贾府,侯门似海,英莲成侯门中身份低微的旁支小妾。【分析香菱的善良,天真,逆来顺受热爱生活(学诗),以及其被毁灭】

    曹雪芹在前四回,便用香菱的遭遇,四两拨千斤,将所谓的“康乾盛世”打回了原形。实际上,从康熙到乾隆的一百三十多年,之所以被很多人称为盛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期间没有大的战乱。

    同时,由于原产南美洲的番薯和玉米在明末清初引入中国,引发了人口的爆炸性增长。1741年,全国人口为1.4亿。而半个世纪后,全国人口达到三亿,增幅一倍多。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所教授)那个时候的农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一年辛苦挣不到三十两白银,同样欧洲英国的一个农户,干一年之后,按照中国的币值来讲,可以净剩三十两白银,那个时候欧洲的文化  经济  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剩余,中国农民在康乾盛世时候,也不过可以勉强温饱,可能很多人在春夏之交这种青黄不接时候,还得挖点野菜才能度日。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力,几千年它没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红楼梦》客观的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与历史学者的测算相符,刘姥姥看到大观园的螃蟹宴,算了一笔账,一共倒有二十两银子,这银子够庄稼人过一年了。

    年关下,宁国府的田庄,派人送来了地租,罗列的单子更是触目惊心。来押送地租的乌庄头解释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接连着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六日,九月,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方,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可以想象,这些贫苦的农民,大灾之年获得了非常有限的收成,又不得不将其中的大部分,装上几百辆大车,在呼啸的北风中,碾着忽而是几尺厚的积雪,忽而是天气骤暖后的泥泞,忽而又是寒流中冻得钢硬的地面,艰辛跋涉一个多月,这是怎样的心酸和痛楚。不料宁国府的贾珍却说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真真是别叫过年了。”

    黄一农(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天气骤凉,贾母拿出一件皮裘——凫靥裘,给了她最喜欢的宝琴,香菱“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见过世面的湘云说“你不懂,这哪里是孔雀毛,明明就是野鸭子上面的毛做的……野鸭子毛做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孔雀毛比不过野鸭子毛?这就是小说中物质文化最精彩的一小段之一,野鸭子的毛就是鸭子的脖子后面它有一块颜色比较鲜艳的地方,凫靥裘就是用这一小块地方的毛,并不是野鸭子毛比较贵重,而是要杀一两千只野鸭子才能找到大小色泽各方面都能够平衡的。【不是贵重,而是稀有,费时费工,就像茄鲞,花费了很多精力时间,考究。】凫靥裘让贾家富贵逼人。

    尽管富贵逼人,但“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家在众人眼中“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划的竟无一个。”

    普通女性的境遇和命运往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英莲被薛蟠裹挟进京后,改名香菱,成为薛蟠的小妾。因为薛蟠曾为她犯过命案,贾府的主子奴仆都对她指指点点,还说她有些像“东府蓉大奶奶”,这个评价着实不低。因为秦可卿又称兼美——兼有宝钗和黛玉之美的意思。

    香菱生命中的高潮部分,是善良热心的林黛玉教她写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都不要修饰,自是好的。”接下来黛玉指导香菱认真研读,王维  杜甫  李白三位大诗人的诗集,同时写一首吟诵月亮的诗。

    吕启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为何不是晴雯平儿等人学诗,香菱有根基,学诗时候,坐卧不定,茶饭无心,眼前所见之物皆往诗歌上联,一首不行再写一首,写出“精华欲掩料应难”这个句子就是在写香菱,她本来是一个清净尊贵,渴求更高精神生活的女儿,但是她被卖,被掩盖被埋没,但是她不甘平庸,不甘被埋没。

    真实的曹家同贾府一样,经历了一段“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期,作为天子近侍的曹寅与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结成了江南豪族集团。三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然而,曹寅深知兴衰无常,生前他隐约感到曹家也终将落得要“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1712年(曹雪芹出生前三年),曹寅忽患疟疾,疟疾在清代的中国几乎是绝症,但是不久前欧洲在南美发现了治愈疟疾的特效药奎宁,当时只有紫禁城中有奎宁,是外来的贡品,康熙得知曹寅身患疟疾,立即命军情驿马星夜赶往江南,为曹寅送奎宁。并随药写下注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可惜,曹寅没有等到特效药奎宁,于1712年夏病逝。

    康熙对曹家的关怀并没有因曹寅的去世而消散,他深知自己南巡时多次驻跸曹家,曹家不免“淌海水似的花银子”,造成了江宁织造账面上的亏空,因此,康熙帝相继指定曹寅的两位后人承继江宁织造,并从皇家内库调拨三万两白银,为曹家弥补亏空。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所教授):康熙是人情味比较浓的皇帝,容易让人对其产生好感。在中国历史上,人情味比较浓的皇帝如康熙,唐太宗,乾隆…都是情商比较高。康熙和曹寅之间有真诚的情感的交流。

    曹寅独子曹颙和嗣子曹頫先后小心翼翼的承接着江宁织造的重任,但是完全没有了曹寅本人的聪明才干。1716年秋,曹府在给康熙的请安折子里奏报江南丰收,同时不经意的说起一位巡盐御史,死在了任上,导致龙颜大怒,康熙在折子上批道“病故人写在请安折内,甚属不合”。

    1722年(曹寅死后10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江宁织造署上的祥云飘然隐去,曹家成了新君的眼中钉。群臣窥测上意,开始投石问路,两淮盐课御史噶尔泰在奏折写道“访得曹頫少无才,人畏缩。织造事务俱交与管家料理,奴才在京见过数次,人亦平常。”这份奏折正好搔到了雍正的痒处,雍正批复道“岂止平常,原不是一个东西。”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雍正是想办事的皇帝,他希望手底下的大臣也都能力很强,能够整顿积弊,让整个大清王朝焕然一新。所以雍正朝用人有一个特点——用了很多酷吏(不打折扣地执行皇帝命令的人)在地方上显然就会得罪很多人,那就要启用新人,因为老人方方面面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他很多时候破不开情面。

    1728年初,即雍正五年的腊月,曹頫以“骚扰驿站”的罪名被革职,腊月二十四,为防止曹家“转移家产”,雍正敕令查抄江宁织造署,圣旨传到南京,曹家上下百口人立即被圈禁起来。此时,正是正月,不绝于耳的是远处的迎新爆竹,近前女人和孩童的哭喊,还有织造署的一件件家具  器皿被差役砸烂的刺耳声响。随后,刚刚到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特地上奏雍正,在曹家还搜出了一对镀金狮子,说这对狮子是康熙的皇九子胤禟让侍卫寄放在曹家的。胤禟在康熙末年的皇位之争中曾与雍正剑拔弩张,在曹家被查抄之前,胤禟即被治罪并死于狱中。隋赫德状告曹家私藏了胤禟的一对镀金狮子可谓阴毒之极。

    在曹家一百多口人被羁押的大半年间,十三岁的曹雪芹俨然已经长大。

    张庆善(中国红楼梦学会  会长):多年后他和朋友敦诚  敦敏在一起时,他朋友写诗“扬州旧梦久已觉,秦淮风月忆繁华。”就是说江南曹家的繁华兴盛及其衰落的生活在曹雪芹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江南旧梦,没有秦淮风月,没有曹家的衰落,曹雪芹也写不出《红楼梦》。因为曹雪芹是天才,加之经受了这样的生活磨难,因此他才能写出一部“传神文笔足千秋”的伟大著作《红楼梦》。

    鲁迅先生“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曹雪芹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反转,往昔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贵公子和他的家人们一起变成了真正的万人嫌。只有那些戏班少年会来看望这个曾经的玩伴。

    《红楼梦》中,香菱的命运也逆转,薛蟠迎娶了门单户对的大商人之女夏金桂,金桂过门不久,便向香菱发难。

    吕启祥(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夏金桂要改香菱的名字,理由是菱角无香。香菱单纯,花叶万物细细体味,皆有清香,非花香可比。菱花无香,改名秋菱。【蒋勋老师认为,夏金桂不敢直接发难宝钗,所以针对香菱,香菱正是宝钗取的名字】金桂后来想毒死香菱,阴差阳错,反倒毒死了自己。最终香菱生育时难产,在生下一子后,结束了她悲苦的一生。“香魂返故乡”

    朱嘉雯(台湾红楼梦研究会  会长):香菱是《红楼梦》里出现的第一个薄命女子,她的出现对后面所有女性的角色而言,都有一种暗示性的作用。她是一个定调,她是一个悲剧薄命人物,后面的这些女性基本上是归队的。【周汝昌“沁芳”之总纲——落花水流红,所有儿女的悲剧命运。】

    尽管曹雪芹对香菱充满了怜爱,但依然无法还写她悲剧式的命运,她的命运注定如童年时癞头和尚预言的那样“有命无运”。

    1728年秋,北雁南飞,曹家老小奉旨迁往北京,自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首次被任命为江宁织造,曹家已在南京任职生活了六十多年,回望这座虎踞龙盘的金陵城,一家人不免有“反认他乡是故乡”之感。

    在这三分之二个世纪中,在曹家三代织造的监管之下,无数匹最美丽的丝绸被送往北京,不仅装点了紫禁城里的皇室贵胄,还被赐予了有功之臣,甚至流入了欧洲的王宫…而对曹家来说,应了《好了歌》中的最后一句“真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十三岁的曹雪芹,也走在这钦犯队伍之中,家族的辉煌与苦难,正像是世间最宝贵的养料,浸润着这位天才的少年。同时命运将他抛出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他将有机会去认识过去无缘相识的许多个“英莲”“香菱”,进而,他也会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所处的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雪芹与红楼梦》(依据程乙本)之①一局输赢料不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fz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