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的方面,一年下来基本上买不到10件新衣服。这还是把不到100块的那种短袖短裤都算上。因为喜欢跑步,所以这一两年买了三四双跑鞋(不太贵的,最贵的不过四五百),算是这方面比较大的花销了。这次双事业之前也在看一些跑鞋,后来也没有购买的欲望了。
数码产品,今年把苹果手机摔坏了之后,给自己定了换手机的预算是2000块,买了一款红米的。刚买的一两个月,简直想摔了再换,实在是有点不好用,但是时间长了也就强迫自己习惯了,所谓由奢入俭难,但是人逼到这个份儿了,也是能做到的,没有什么不能忍的。无线耳机是一个消耗品,总是用一两年就坏了,之前的坏了之后也是好几个月没买,算是这次双十一真正想买的东西吧,不过预算一降再降从500,300,现在降到100左右,只求能用就行了。
出行方面,自己上班不开车已经很久了,每个月又省下了油钱和停车费。带着孩子出行还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这一两年不能远途旅行,利用周末在周边自驾玩一玩。这算是没有特别降级的一方面吧,毕竟也需要一个放松的出口,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
日子平静了,日子紧张了,孩子长大了,各方面花销都越来越大,家里的东西能用就用,能不换就不换,能不添就不添,旧东西越来越多,也没有换新的欲望。这些想法,在两三年前收入高峰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人的想法是最容易变化的,形势比人强。
这一波消费降级,真的是挺彻底,而且降级了之后心里也感觉舒服多了,有一种控制欲望的成就感。
不知道我这样的情况,在广大社会中,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有多大的代表性,但觉得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所降级。
再加上商家营销的欲望也降低了,小商家卖东西,促销的力度也小了,因为商家要生存,走量已经走不起,再大幅度降价无疑是自取灭亡。所以,需求端和供给端都不能促成双十一的销量大增,这个活动在我看来也就逐渐走向衰亡了。
后世历史学家在描述这一段的时候可能会说,在21世纪初期,大家流行在一年的接近年终的某一天前后,大规模采购各种商品,具体原因未知。
有些事情,时代过了就不会再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