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我一直以为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其实是不一样的,像我现在说的北京话跟普通话很多发音都不一样,我开始以为是总结提炼。
直到我第一次去了承德,突然傻了,因为到那儿每个人说话都特别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面的播音员,人人字正腔圆。我就说你们这里推广普通话推广得太好了,说得一点儿化音不带,结果人家都看着我乐,说我们这不是推广普通话,而是普通话就是承德口音,承德口音就是普通话的标准,说每次全国尤其南方挑播音员,几乎都是来承德挑。因为他们都不用训练,坐那儿直接念稿,只要识字,就能说得字正腔圆。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见解。普通话有很多好处,但唯一遗憾就是,用普通话来念古诗词,很不好听,很多韵押不上,很怪。后来我发现用广东话念古诗词特别好听,尤其是念宋词,我每次见到广东人,都让他念一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非常悦耳,韵脚押得很漂亮,不知道是不是广东话跟我们古时候的发音更接近一点。
很多带有古风的歌曲用粤语唱起来味道真的很不错,比如:沧海一声笑、万里长城永不倒…
说了十六年乐山话,直到眉山读书三年,标准的乐山口音里强塞进了眉山话,再到北京生活十多年,普通话慢慢流利以后,还能带点儿北京话。再后来回了成都,傻眼了,跟大拨四川人堆里,说一口南不南、北不北的四川话,带点乐山腔、带点成都腔,有时候还会带点重庆口音,我是混乱的,这么些年了,自成体系,光听口音,在乐山人堆里不会认为我是乐山人,成都人堆里也不会认为我是成都人,更不必说桂林话,我压根儿到现在没听懂几句,回了成都,舌头也直了,四和十到现在都靠比手指别人才能确认,我也是服气。
反正在家,论说话,我比起灰哥,那口音不知道标准多少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