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是石山连着土山,是无边无际的矸石山和选煤楼,是煤矿工人和他们的子弟悲与喜的世界,是黄河边上一个小小的角落……
这是未亲赴韩城之前,我脑子里所想象的它的样子。如果不是有亲属在此,又是大喜之事,我恐怕今生也不会有踏上这片土地的欲望。
登上西安往韩城的火车,让精神驰骋于渭北平原无边无际的世界中,三个多小时的旅途倒真没觉得有什么寂寞。只是沿途的风景实在是很有些粗犷苍凉,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原生态,总之实在是无法用笔墨尽述。
到车站时已经是下午,仅管当时是国庆期间,韩城火车站的气势也大抵不过如家乡小县城的汽车站,人流量甚至还要逊色不少。
人生地不熟,一股新鲜感由此而生。走在街边上,偶尔才会遇到几个,也不知是外地还是本地的闲人,心中便想,这倒确实是个大隐隐于市的好地方。只可惜建筑格调太单一,也并没有什么地标性建筑,绝不是一个年轻人会喜欢的地方,想要继续发展是极难的。
走在新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主城区,也不过是千篇一律,袖珍的西安或者放大的蓝田,我的兴致顿时全无,看着前来引路的三姑父明显老迈的步伐,以及父母近乎同样的姿态,我的心中惆怅莫名,心中反复念叨着时光二字而无言……
至于之后参加婚礼诸般事项,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正如同这人间的许多节日,只不过是个形式罢了。我真诚祝福哥嫂幸福,却也是真的厌恶这般折腾,但不幸的是,除我以外,所有人都很热衷于此,我反倒成了个异类,可笑而不合时宜……
好在韩城虽然穷僻,却又地处冲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终究也是座历史名城,而不仅仅是有煤矿和小市民。我于是便很是期待接下来计划中的游览。
时间有限,又没有私家车,游玩便必然受限。黄河对于我来说是充满了敬畏的,不必去;司马迁固然值得纪念,但不应拘泥于形式,祠堂不去也罢。可既然已经出来了,总不至于在市街上面乱窜一番便回去,于是就决定去往老城触摸历史的痕迹。
对于韩城而言,司马迁是它的名片,古风老城是它的基因,黄河在这里气势磅礴,而我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继而又成了失望的游客。说是老城,却和家乡白鹿原上的影视城一样,不过是商业化的旅游景点,实在是有些名不符实。于是只随意转了转,倒是拜访处于山上的烈士陵园,勉强弥补了我的失望,总算是见证了历史,也触摸到了历史……
归来已近傍晚,在二伯父的住所外吃面,与关中并无大异,我倒是有些回味昨日的羊汤饸饹和油渣饼,也不知以后还会否有机会再吃到。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也许会,也许不会,但真正重要的是,韩城之行,终究是留下了惦记和牵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