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是我在市民之家婚姻家庭指导服务中心的值班日。熟悉的2004室,为爱敞开大门。
妇联在您身边 服务随时相伴下午3点20分,我接待了市民徐女士。她满面愁容,欲言又止,看了看房间里其他的值班人员,轻声要求到外面大厅安静的角落谈。
通过交谈,了解情况如下:家有男孩,13岁,秋季学期没有正常返校,而是待在家里玩手机,与父母基本无沟通,情绪激动时还曾与母亲动手。经家长侧面了解,孩子在校期间与同学交往困难,与老师的关系也不是太和睦。父母心疼、焦虑,急于找到能够快速将孩子从游戏的世界里拉回来的办法,尽快让孩子去上学,回归正常的轨道上来。
青春期孩子沉迷网游、厌学、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与家长沟通不畅,已经成为目前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既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也影响家庭的和谐稳定。所以,家长的焦虑,我感同身受。在与这位妈妈的深入交谈中,我也捕捉到了许多细节:大龄生子、爱若珍宝,孩子出生后,母亲全职陪伴,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父亲甩手掌柜,家务不做,孩子不管。遇到问题就指责孩子“没用、笨死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给予了如下建议:
1.不要抱怨“游戏让孩子变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应该感谢孩子还有“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可以让他感到片刻的慰藉,不至于做出极端的选择;
2.爱孩子,就要爱他所有的优点与缺点,接纳孩子,把“孩子”和“游戏”一并抱在怀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无条件的包容与爱,孩子有了好的感觉,才会有好的行为;
3.爱孩子,在自己的心里,不在别人的嘴里。不要在意外人的说法和看法,孩子是你的,不要听别人说些什么回家就感觉孩子让自己“丢了面子”而找孩子的麻烦。做一个意志坚定、欣赏孩子的妈妈。
4.不要再纠结于“孩子什么时候能返校”,目前最应该关注的是怎样融化亲子关系的“坚冰”,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决定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否真正做出了改变、做出了多少的改变。不要奢望自己的“滴水”就马上换来孩子的“涌泉”。
5.孩子的青春期,应该遵循“父进母退”的原则,儿时父亲简单粗暴的训斥责骂已经在孩子心中留下伤痕,若父亲诚恳道歉,孩子就能慢慢放下对抗与戒备,把自己的能量从与家长的对抗,转移到正向活动中。
6.与孩子的相处中,不要唠叨(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不要道德绑架(我辛辛苦苦养了你,你竟然……),不要满腹委屈(我怎么这么命苦,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不这样……),要知道,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表现,正是他的心理边界被长期严重侵犯,而做出的反击;这是在讨还,幼年欠孩子的,现在该还了;
7.不要担心孩子会被“惯坏”,正确的爱再多也不会让孩子变坏,错误的爱才会。
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两个小时的交谈,这位妈妈眼泛泪光,为自己过往对孩子无知无觉间的侵犯与伤害感到深深的懊悔,但也不无担忧的问:“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但是我担心自己坚持不住,没几天又打回原形怎么办?”
其实这也是许多来咨询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家庭教育的过程,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家庭教育中,爱是底线,学习是保障。做父母,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书籍的滋养中,在积极的学习中,在生活的点滴中,提升自己爱的能量,给孩子一个“五星级的家”!
妇联在您身边,服务随时相伴!市民之家2004室,期待您的来访,见证您的蜕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