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闻少年河中溺亡。
三个孩子,一个十四岁、两个十三岁,上午一起放学回家。
十四岁的孩子到了吃饭时间还没到家。家长问同放学的俩少年,少年说不知道,追问之下,少年说,可能去临村去玩了。家长去临村找,路过一处河头,暗想可别在这淹着。等到了临村一打听,临村都认识这孩子,都说没见来。家长急了,邻居亲戚散布村里、村外各处找寻,均不见踪影。
到了下午,学生们正在进行下午的第一场考试,家长打电话问老师这学生有没有返回学校上学?老师反馈,没有。老师又问两个一起上下学的少年,均说放学后分开了,并未一起。
考试结束,失踪孩子家长感到学校,再次追问两个一起上下学的少年,少年这才吐露实情。放学后,三人一起回家,经过河头决定一起下河洗澡。谁知十四岁的少年游向深水后,腿部抽筋溺于水中。另外两人吓傻了,赶紧回家,为避免大人批评教训、避免面对这不知怎么面对的事件,相互约定谁也不说出去。直到家长和老师多次追问下,心虚地讲出了实情。
当天下午,搜救队在河里打捞4个小时,终于把尸体打捞上来。孩子母亲哭天喊地成了泪人,孩子父亲默默抽泣情难自已。
孩子母亲哭喊:儿啊,谁拉你来的?你一向不到河里洗澡,今天是怎么了?儿啊,我的儿......
另外两个孩子的家长听着溺亡孩子母亲的哭喊十分难过,难以自处!商量后,各拿出3万元来安抚溺亡孩子的父母。
乡里统一给孩子办的意外伤害险赔付了30万元,学校统一缴纳的学生呢个保险也将赔付一笔资金。
这些钱,虽然能够略微安抚孩子父母的内心,但是什么又能比生命更有价值呢?
我想起,十几年前我家乡一个叫李目辉的五年级学生,为了救下了两个溺水的孩子,自己却力竭溺水牺牲,他的事迹上了中央十套的某个电视栏目。今年6月份,我市市区一个五岁的孩子,自己跑到父母摆摊卖菜的水沟边玩耍,不幸溺亡。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可以说伴着溺亡警示教育长大的。我村周围的多数水池都有溺亡孩子的故事。有的不慎滑入溺亡,有的潜水时头被水底的树根缠住被溺,有的在浅水区摔倒后呛死,有的冬天掉进冰窟窿,被溺的有大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小伙伴们听故事时,都胆战心惊,但当夏天来临,又都不约而同下水玩耍。
为了防止孩子私自下水,每次下水后都会被大人打,但我们下水的兴致从来不减,下水的冲动无可阻挡。有时大人会拿墨涂在我们的脚脖子上,只要下水墨迹就没了,我们就下水后自己再涂上;后来大人看出我们学会了下水后自己再涂上的作弊方式,于是就把墨涂在后腰,自己够不着补涂的位置,小伙伴们就相互涂;再后来,我的父亲表示,你要想下水跟我说一声,我陪你一起去。然而,谁愿意让大人一起陪着下水玩呢?
也正因此,我在河里、水塘里都被水呛过,被迫亲尝过河水、塘水的味道!最危险的是一次在河里游水,不小心游到了水草丛,右腿被水草缠住了,使劲扯也扯不动,顿时心里怕了,呛了几口水又冷静下来,逆着水草缠的方向在水里转圈,所幸水草渐渐松了,我才游回岸边。
现在,孩子学校又是发告知书又是在微信群强调,反复要求家长和孩子防止溺水,然而仍然有很多家庭不见得能够真正重视溺水防范工作,而孩子就是孩子,即使已经跟他讲一百遍远离危险水域,不私自下水,不在老师和家长不知情时下水,不在陌生水域下水游泳等等,也难免他见到水就靠近。
爱水、爱玩水似乎是孩子的天性。永远不要低估孩子对水的渴望,更不要高估你对孩子远离水域的要求。即便是三岁的孩子,谁又能控制得了他跑进雨后的水洼呢?
回到文章开头的悲剧,如果另两个少年发现溺水后能立即呼喊救命,到周围田里或路上寻求大人的帮助,被溺的孩子很可能就被救下了。如果孩子们下水前,有热身的习惯,是不是被溺孩子抽筋的可能性要减小,即使抽筋了,如果他懂得抽筋时的自救方式,是不是生还的可能就很大了?
溺水所伤害的从来不止是一条生命,很可能击垮的是一个家庭。防止少年儿童溺水靠堵、靠说教效果不是最好的,还应在游泳技能、溺水自救、溺水救护等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只有防范、自救、救人全方位工作到位,才能发挥溺水防范的最大效果!
您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