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庆祝教师节的时候,每每此时我总会想起我的小学老师——公玉普老师,想起那些年公老师教我们的那些歌。
他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记得当时公老师教我们一年级语文,高高的个子,大方圆脸,胖胖的身子,那时教我们大概有五十多岁的样子,体格却很健壮,慈眉善眼,说话很温和的样子,是全村子出了名的菩萨老师,我们大抵都是不怕他的。贪玩的年龄总会听不到上课钟声的,就是临考试,玩的不亦乐乎,也完全忘记了进教室,公老师就会一手拿试卷一手做吆喝状赶我们进教室:孩子们,进教室考试了,考试了。尽管这样,我们的成绩却是不低的,这都得益于公老师的独特的教学。
别看课下公老师让我们撒野,课堂里面确一丝不苟,不允许我们不专心听课的,大家必是坐的端端正正的。教我们拼音时,每个音节每种声调具体口型都规范有致,教我们唱《拼音歌》。我现在好的拼音基础必定是得益于那时候,那时候乡村学校里没有几个老师能将拼音教的标准的,因为老师自己都是土话,四声调自是分不清楚的。公老师的课堂并不是死板一尘不变的,他总会变着法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和现在的趣味教学法不谋而合。写字时教我们唱《写字歌》:“身要坐直,纸要放正,拿稳笔杆,不紧不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最后关门,最后关门”。自此我们写字再不会因为笔顺而产生障碍。有时看我们表现好,学习累了就会教我们唱一些好听的儿歌:“红太阳照山河,照山河,小朋友们多快乐多快乐,大家来唱歌呀,唱的什么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快过新年时就教我们唱《过新年》:“新年锣鼓响亮天,全国人民都喜欢,新年快到的时候,大大小小在歌唱,秧歌扭得欢呀,锣鼓响亮天,见了首长行个礼,见了同志们问声好……”。边唱还边扭着胖胖的身子教我们扭十字步,想想都很快乐的样子。
那时候是没有专门的音乐课的,在语文课上唱歌那是我们最大的乐趣,每天放学回家坐到大门门槛上向路过的村里人展示自己的歌喉最骄傲不过了,也许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了语文,爱上了音乐。
音乐与语文相遇,便是最美的邂逅。
记得刚开始参加工作,我担任一年级语文和全校音乐教学工作,在语文课上我将有趣的课文内容编成好听的儿歌,让学生演唱表演,孩子们唱着儿歌学语文,其乐融融,兴趣盎然,成绩遥遥领先,引得全乡镇的老师都来观摩。时至今日,在音乐课中我也总是乐此不疲的从歌词中去挖掘语文的魅力,一遍遍的咬文嚼字,从文学的视角去触碰音乐的灵感,感受音乐的美感。更热心于去听语文老师的课,曾记得张大奎老师以一曲动人的《梦回草原》引入新课,课文的情感自不必去说已充满了整个课堂。张琼老师的边塞诗一课,伴随着音乐铿锵有力的伴奏,学生排山倒海似的朗诵,边塞诗的悲壮豪情,慷慨雄壮,让人身临其境,热血沸腾。音乐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语言则可让音乐生出翅膀,穿越时空,触碰灵魂,将音乐和语文结合起来的课堂堪称精品。
飘有语文味的音乐课,芳香四溢,散发着音乐味的语文课 ,弥久留香。语文是一种看的艺术,通过看然后用心感受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通过听然后用心感受的艺术,语文可以促进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可以促进对语文的理解 。听赏歌曲《月亮》时,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用:慢吞吞、慢悠悠、缓慢、舒缓、很舒服、轻松、我感觉快要睡着了、好像妈妈在哄我们睡觉等词句来表达内心的体验,音乐便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时隔多年,想起老师,想起老师教的歌。我也在课堂里教我的学生唱那些年的那些歌:“红太阳照山河,照山河……”还是那么记忆犹新,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那些年,那些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