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题记
村小教学点,一直以来都是与基础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教学模式落后相伴随。而教学成绩,似乎历来与县城小学就是天壤之别,以至于在坊间有一句传言——县城小学一个班级八九十人,平均成绩八九十分;乡镇中心校一班七八十人,平均成绩七八十分;村小教学点一班十几个人,平均成绩五六十分。而在郁山镇大坝村小教学点,李大开和吴邻琼两位教师并不为此而懊丧,他们因陋就简,坚持紧紧结合村小学生实际,努力创新,为村小教学点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以课题为杠杆,助推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培训和课堂教学
介于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教学模式落后之现状,李大开和吴邻琼两位老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努力寻找适合村小教学的捷径。
2014年秋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设备在我校安装调试好后,两位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对这来之不易的“宝贝”进行探究。为了促进村小教学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在2015春季,就项目资源的应用他俩当成了重点课题来探究,6月正式申请县级课题立项,并于10月20日被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育学会正式立项为彭水县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PSGHYB-002,开启了我县以村小教学点教师为研究主体的课题研究先河。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李大开老师在我校召开了课题组选题通会,就选题名称、选题依据、选题目的、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和课题组近期工作安排八个方面进行了通报。使课题组各位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价值——为村小的师资培训找到新的途径,加强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建设。
课题动员会吴邻琼老师则带领我校全体教师研读课题参考文献。经过一周时间对文献资料的研读—探讨—交流—汇总,为我校项目资源的应用探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研读参考文献课题实施阶段,李大开老师首先组织我校全体教师就“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究交流。特别是在项目资源中的“课程资源”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讨,李老师分别从“教学点也接收资源的应用导航、网站使用新手导航、拷贝资源使用帮助”三个方面的应用,在电脑上边操作边讲解,初步对我校教师进行了项目资源应用培训学习,为项目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随后,两位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对我镇辖区的五所村小教学点就“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其调研结果为课题研究找准了起点。
教学点课程资源应用研讨在掌握了全新的材料后,李大开和吴邻琼两位老师就开始着手应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探究:集体备课—示范教学—课例研究—协作交流—成果推广。
11月下旬,我校开展应用项目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在活动中,李大开一边播放Flash视频,一边在该暂停的地方和重复播放的地方进行示范教学与讲解——如何利用反复播放视频,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随后,就集体备课成果,李大开和吴邻琼及时开展了展示课。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Flash动画视频,并相机与视频中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整堂课中,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课堂互动和谐、学习氛围浓厚,充分体现了山区孩子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兴奋劲。从那以后,我校教师应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成为了常态化,应用项目资源进行“双师”教学等系列的探究尝试,使我校教师充分感受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给我们条件艰苦、师资薄弱、优质教育资源贫乏的山村教学点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薄弱学科)带来了新的曙光。
运用项目资源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探究继课堂教学探究后,基于教学点无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研修模式来同时提升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李大开老师于2016年初,就带领课题组成员就运用项目资源进行教学点师资培训探究。经过一个寒假的探究得出:我们可以直接运用项目资源中的专题讲座和优秀教学案例来进行自我培训。并于3月下旬,在我校开展了运用项目资源进行师资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全体教师在数字接收室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教研员乔亚梦老师的《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语文教与学的应用与建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老师的《数字资源在学习数学教与学的应用》等专题讲座,各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以及项目资源应用方面的建议,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方向,更为我们如何应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运用项目资源进行师资建设探究 运用项目资源进行师资建设探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究,我课题组建构了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进行师资建设、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7年1月顺利结题。
加强专家引领和同伴交流,共促乡村教育发展
我校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及时通过教研活动加以分享,以让我校的创新探究成果在其他教学点得以推广。
2016年3月29日,在白池村小举行的“郁山镇中心校‘双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中,李大开老师在课堂展示活动后,就课题组的探究成果(运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向参加本次活动的二十余位教师和领导进行了汇报交流,得到了县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万建明副主任、张芙蓉老师和县教师进修校谢琴老师的肯定。
白池村小数字教育资源教学研讨活动 李大开老师作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经验交流5月27日,郁山镇中心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西师版教材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暨“双师教学模式”教研活动在我校召开。本次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教师进修校吴敏校长、科研部向嶺部长、名师工作室沈源荫专家、音乐教研员方力老师,县关工委万建明书记、张芙蓉专家,县技术与装备中心王云龙、廖小彬老师,郁山镇中心校涂贵林校长、徐从寿和罗国际主任亲临现场指导,另外参与本次活动还有我镇其他村小的部分教师。
展示课: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展示课:体育——《拍手操》 展示课:美术课——《装饰自己的名字》展示课后,到会专家对三堂课进行了精辟的点评,为成果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音乐教研员方力老师对吴邻琼老师的音乐课《草原就是我的家》进行点评:方老师首先肯定了项目资源在非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的成果,然后从专业角度(音高、音色、音速的掌控)进行讲解,以达到音乐课堂的“唱会歌、会唱歌”的教学目的。
方力老师指导音乐课堂教学接着进修校吴敏校长对李大开老师的美术课《装饰自己的名字》和体育课《拍手操》进行点评:首先吴老师对项目资源应用成果的肯定;然后结合自己的一次外出学习谈美术课的教学应达到“学生大胆的绘画,不拘束,敢画”的教学目的;其次对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吴敏校长指导美术课堂教学万建明书记对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双师教学”的四种教学模式(直播模式、点播模式、参考模式、编辑模式)和三大特点(简便、成本低、易推广)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为“双师教学”模式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万建民书记指导“双师教学”名师工作室沈源荫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一是课题组成员一定要善于总结,即每堂探究课后都要及时地进行经验总结;二是在资源应用后的经验上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三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四要把研究过程的资料收集起来,撰写专题的论文集;五要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沈源荫指导课题研究科研部向嶺专家首先对课题成果的肯定,其次为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即重在“研究”,教师角色(专业与非专业)进行课堂教学的定位,并从课题研究的“怎么用”“应用策略(现状调查)”“应用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地分析。
向嶺专家指导课题的开展以及资源的运用2016年9月27日,青海省电教化馆赵敏、李建林两位专家的带领着乐都区、平安区、湟中县教育局的领导以及17个教学点的老师共计22人;我县县教师进修校龚建涛校长和县技装中心的主要领导来到我校就“数字教育资源”的运用经验进行分享交流。
与青海同行合影交流活动首先由我县郁山镇大坝教学点李大开老师从明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定位;持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运用热情;及时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采用“请进来”的研修思路,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运用形成常态化;逐步形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特色运用模式六个方面进行了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经验分享。
李大开向青海同行分享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经验接着是来自青海省乐都区共和乡许家寨教学点的孙长锦老师就数字教育资源的认识(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每堂课都用数字资源或自制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育效果)三个方面交流了该校运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和电子白板“畅言”学习系统的经验。
孙长锦老师分享最后是来自湟中县鲁沙尔镇阳坡教学点的吴琴老师从领导重视;运用资源、激发兴趣;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熟能生巧、形成模式;设备维护、确保运行;落实项目、效果显著;展望未来继续努力七个方面做了《教学点 ·师生的阳光》讲座,吴老师运用大量的图片和视屏交流了湟中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运用实效。
吴琴老师分享三位老师经验交流后,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老师还利用其间的时间进行了数字教育资源运用的相互交流。最后双方约定将定期开展此类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以共同促进村小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进步。
2017年3月30日,我校开展了“数字教育资源暨沪江‘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课堂应用”交流会。以建构特色的教学校本文化,树立以育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网络课堂教学为基地,以研究和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的所存在的薄弱问题。
校月教研活动首先,李大开老师就“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的应用模式分享,即针对语文、数学学科的两种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式教学和灵活整合式教学;针对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的应用模式——“双师教学”模式教学。随后,李老师就沪江“美丽乡村小学”网络课堂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分享:一是应用程序,即下载沪江Cctalk软件——安装——申请账号(设置密码)——登录——加入课题群——学习、教学;二是应用模式:直播课堂(有利于与直播老师的互动交流),回放课堂(通过播放、暂停、快进、反复播放等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最后,各位教师就资源的应用经验进行了分享。特别是罗茂老师就“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在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享,进一步为我校在数字资源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交流探讨通过本次活动的研讨交流,有助于改变课堂教学中只着重于语文、数学学科建设,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课程教学目标。而网络课程的有效推进,弥补了我校的教学短板,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活动促进村小学生习作教学
村小教学点的学科教学,其发展及其不均衡,特别是语文学科。而语文学科中,又以习作教学最为突出。以至于习作教学成为了村小语文教师的一个“烫手山芋。”
从2015年秋季开始,李大开和吴邻琼两位老师针对“长期以来,村小教学点学生的习作水平普遍低下,习作状况令人担忧,其习作的内容十分贫乏,以‘胡乱编造’、‘照抄他人之作’、‘十几二十个字的经典之作’等现象最为突出,严重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之现状。对村小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展开了挑战,确立了“快乐活动,快乐习作”的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探究。
“快乐活动,快乐习作”习作教学模式就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然后指导学生以活动为习作素材进行习作训练。
春游活动记得在第一次“清除校园垃圾,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时,吴邻琼老师首先在活动前告诉各位学生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然后活动中两位老师不仅亲自带领学生清除校园垃圾,还在适当的时候穿插如何对活动中的某个镜头进行特写;活动后,李大开老师及时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口头叙述,以加深对活动中素材的积累;最后在学生的创作阶段,吴邻琼老师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并加强教师的巡视并相机指导的功效。最后习作结果让两位老师会心地笑了,因为就连长期习作二三十个字的刘某某同学,都写了二百多字了。
走进校园小山的植物世界经过第一次习作探究的成果,两位老师终于明白了造成习作后果的是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习作素材。于是,两位老师坚持“快乐活动,快乐习作”的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探究,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朗诵、唱歌、画画、书法、科技制作、体育、游戏……)等方面的活动入手,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点拨以为学生奠定习作的基本素材,等活动结束后,就趁热打铁,马上布置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除了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之外,两位老师还结合农村村小教学点学生的自身优势——朝夕与青山绿水相处,摘野果、掏鸟蛋、捉小鱼、跋山涉水、为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是孩子们的家常便饭。他俩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用心观察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从而让他们用美丽的眼睛去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使身边这些小事成为习作的“素材仓库”,从而有效地解决村小习作教学这一“烫手山芋”。
语言竞赛活动 吃气球活动 环境保护,我们在行动 除草活动 种植活动 小小向日葵,我们一同成长以班刊为载体,促进班级建设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更是老师心中的希望与寄托;班级,是学生的园地,更是学生才华施展与成长的沃土。为了更好地担当起“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学生心理教育的辅导者”的多重角色,作为大坝村小小2017级和小2018级的吴邻琼和李大开两位老师,在班级建设中大胆创新。自2015年秋季开始,两位教师以班刊——《雏鹰展翅》为载体,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为培养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现代公民而不懈努力。
当李大开老师初次提出编纂班刊“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加强安全、养成与法制教育,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后,得到了吴邻琼老师的大力支持。在商榷刊物名称时,两位教师认为“村小的学生就如同一颗颗被埋没在沙土中的钻石,一只只刚刚学飞的小鹰,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激发藏在他们身体里的潜能,他们一定会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最后一致敲定为“雏鹰展翅”。
《雏鹰展翅》的第一、二栏目“校园动态”、“班级大事记”,主要是向学生及家长传递学校以及班级的建设、教研、活动开展等资讯,以此成为学生家长了解学校、了解班级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以让学生从小养成时时关注实事动态的渠道之一;第三部分“学生展示平台”是最主要的部分,此栏目主要展示孩子们的优秀习作、作业、书法、绘画、手工作品、作业蜕变篇以及好人好事等,此栏目的设置主要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而“课堂教学与学习剪影篇”则是培养孩子们协作学习的一大重要平台;最后一板块“课外阅读篇”是为了为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填充孩子们的课外阅读。
孩子们读《雏鹰展翅》的情景在第一期班刊发行后,两位教师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及时地信息搜集。家长对刊物的编纂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们可以从刊物中及时地了解一月中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掌握了班级建设的一些方向;而孩子们呢,在课外可以阅读到同伴们或自己的佳作,提高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而自己展示在刊物上的作品,则很好地弥补了自己的成功感,进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每期班刊的阅读量基本是25000字左右,一学期下来,就是班刊的阅读量就可以达到10万字左右,再读一些课外书,班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就能达到新课标的阅读要求。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道出了兴趣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想我们班的学生一定会在班刊——《雏鹰展翅》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内在动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主动学习”的境界。
两位老师决定让班级刊物——《雏鹰展翅》成为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页历史的缩影,一种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记忆的珍宝,一束青春的花朵…….让它陪伴我们教育事业的一生,成为我们献身边远山区村小教育事业的真实见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