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晚熟既是成长--《晚熟的人整》读后感(无剧透)

晚熟既是成长--《晚熟的人整》读后感(无剧透)

作者: 心会神苧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16:29 被阅读0次

“莫言”这个名字,即便不是家喻户晓,在文学界也是人尽皆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首位获得这个殊荣的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奖之后,曾经被质疑,为什么获奖的不是刘某某、贾某某和余某某?我觉得莫言获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的文字开创了一种写作风格:用通俗的语言描写家乡的人和事,通过讲故事来诠释人性。像莫言这样的乡土作家有贾平凹、陈忠实和英年早逝的路遥,他们的乡土作品影响着很多人。因此说,莫言获奖是这一文学现象对国际文坛造成的“一点儿”影响,推动更多人来了解中国文学。

我们为莫言获诺奖而骄傲的同时,也在担心这将成为他的巅峰时刻,怕他写不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时隔8年,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问世,一上市就占据各大图书榜榜首,久居不下。看来还是有很多莫言的追捧者,我就是其中之一。

莫言的文字可以用魔性来形容,十几年前看过他的《檀香刑》和《蛙》,故事情节基本忘干净了,但有那么几个片段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时常浮现。《晚熟的人》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12个独立的故事,故事以获诺奖之后的莫言为人物线索,让读者更有种真实的代入感,其实,故事皆是虚构。

时隔多年再读莫言的文字,比起以前的作品少了些魔幻色彩,多了些沉稳,但依然诙谐、幽默,离奇还有些诡异。没有华丽的辞藻,读起来有种酣畅的感觉,不矫情、不纠结,也不便秘,一泻千里。小说人物丰满,内容涉及面广,诸如消费名人、网络暴力、环境污染、文学痞子、啃老成性、荒诞人生等等,特别具有现实感。莫言用他独特的自嘲、反讽的笔法,着力描述人间百态,有时忍俊不禁,有时黯然神伤。。

整本书最精彩的在最后一篇--《口哨与火把》,这个故事太上头,合上书哭成狗。莫言太狠了,书都看完了,还把人陷在故事里。其实,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或者看到我们想象不到、也过不了的另外一种生活。更多精彩读了才知道。

PS:dou音上有人问我什么原因造成晚熟和早熟的区别。我认为是成长的过程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作者也正是想用《晚熟的人》向读者展示一个没有过早地固步自封,而是求新求变,努力创新的莫言,他说:成熟的越晚,说明你创作创新的过程延续的越长。

相关文章

  • 晚熟既是成长--《晚熟的人整》读后感(无剧透)

    “莫言”这个名字,即便不是家喻户晓,在文学界也是人尽皆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首位获得这个殊荣的中...

  • 晚熟的人

    前段时间,莫言的新书《晚熟的人》出了,听到这个书名就很想看,仿佛自己就是这个晚熟的人。 书中说到,“善良的人都晚熟...

  • 晚熟的人

    这个晚熟的人,不是莫言的晚熟的人。 对,这个晚熟的人,就是我。 别人适龄就去读书,知道要做好学生的样子。而我,还是...

  • 《晚熟的人》:善良的人都晚熟

    以前喜欢读纸质书,因为读起来有“哗哗”的翻页声和磨砂质感,但是后来工作了,时间变得碎片化,带着纸质书不方便,也就慢...

  • 分享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中的经典之文

    晚熟,是一种智慧,是寻求超越自我突破。对于更多平凡之你我,晚熟,努力成长,接受晚熟,或许也是在探索前行中耐得住寂寞...

  • 感悟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中的经典之文字

    晚熟,是一种智慧,是寻求超越自我突破。对于更多平凡之你我,晚熟,努力成长,接受晚熟,或许也是在探索前行中耐得住寂寞...

  • 晚熟的人更容易成功

    提到晚熟的人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就是成熟比较晚的人都可以称为晚熟的人。正如著名作家莫言写的《晚熟的人》这本书一...

  • 晚熟的人

    我是个晚熟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记得上初三的时候,语文课上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早恋的的作文,刚布置完题目,就听同学们一...

  • 晚熟的人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 但她仍然善良与赤诚, 不断寻找同类, 最后变成最孤独...

  • 晚熟的人

    最近接到学校返校的消息,在家里足足待了八个月之久,没有任何一次反思能够比这次的反思更深刻了。以后也不会有这样的时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熟既是成长--《晚熟的人整》读后感(无剧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sz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