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后,几乎每个周未,全家人开车外出,都会在外面吃一餐饭,大多是到华人餐馆。华人餐馆有几个明显的标志:第一:开店的老板肯定是华人,都能够用熟练的中国话和你交流(当然英语很流利)。我问过几个,大多是广东、福建籍。第二、食谱上所有菜品,都是中国风味,并且用中文标示。这里抄录一些:小葱拌豆腐、糖拌西红柿、大丰收、酱肘、红油耳丝、酸辣汤、什锦豆腐汤、西湖牛肉羹、蒜茸西兰花、番茄炒鸡蛋、红烧豆腐、酸辣土豆丝、宫保鸡丁、新疆大盘鸡、糖醋排骨、梅菜扣肉、铁板黑椒牛柳、鱼香肉丝、蚂蚁上树、京酱肉丝、孜然羊肉,老北京炸酱面……看到这些,你会真切感到,这真是把国内的饭店搬过来了。第三、无论走到哪里,华人餐馆并不难找,几乎到处都有。第四、来华人餐馆吃饭的,可不都是中国人。我看到的食客是白人、非洲裔人、拉美裔人等等都有,加起来往往是比华人多,并且熟练地用筷子(有的用左手)吃得津津有味。
在美国,华人餐馆是美籍华人赖以生存的第一支柱产业。据统计,美国的中餐馆2000年35779家,2005年41350家,最新统计超过了5万家,每年销售额210亿美元。在美国的餐馆中,中餐馆是日本餐、韩国餐、泰国餐、越南餐、印度餐等各类餐馆的2倍。全美麦当劳连琐店19500家,中餐馆是麦当劳的两倍还多。
经过近二百年的融合流变,美式中餐早已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和美国人的肠胃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作过专门统计:在目前的美国人中,93%的成人吃过中餐,超过36%的美国人至少每月吃一次中餐,10一13岁的小孩中39%喜欢中餐。美国的中餐馆大致分三个消费档次:人均10美元、20一30美元、100美元左右。华人去中档的较多,其他美国人去低档和高档的都不少。我们一家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到中餐馆吃饭,无论是吃炒菜还是小肥羊火锅,每次消费大概在70一90美元之间。几次到小肥羊火锅店和华盛顿dc中心区无论是吃火锅或炒菜,都要排队叫号等一段时间。
何以造成华人在美国开餐馆的如此之多?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追溯一下美国华人的发展历史。
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华人最早踏上美国国土,是在1785年。当时有4名中国水手乘坐美国商船到达美国的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但这4名中国人后来下落不明。
历史上华人往美国第一次移民潮发生在1850年代。美国的华人移民史,一般把这一时间作为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起点。如此推算,华人移民美国,迄今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1850年代,中国因爆发鸦片战争,后来又有太平天国运动,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北美西岸在加州淘金潮期间得到迅速开发,广东一带的男性劳力为求生计,首先拿到预付金,签下长期合同,飘洋过海,到美国修铁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义无反顾地寄身海外,就没有打算活着回来,把赚到的血汗钱,全部寄给家人。据记载,1850年,美国华裔有4018人。
1877年,美国经济转入低迷,出现排华浪潮,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禁止中国移民。但法律规定,一些人可以以商人身份进入美国,这样,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激增,到1943年《排华法案》被取缔时,中餐已经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到1950年,美国华裔有117629人。
以1950年和1980年为两个明显的时间节点,先后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华人向美国移民逐渐呈爆发式增长。
有一句话说:地球上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华人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海外华人5000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而美国,还不是海外华人居住最多的国家,排在美国前面的海外华人居住国有三个: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华人向美国移民呈加速趋势。1943年美国取缔《排华法案》,自1950年起,有很多华人从台湾到美国留学,居留就业。到1980年,居美华人由1950年的117629人增加到806040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中外交流增加,中国大陆华人向美国移民呈潮涌之势,从以下几个数据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1980年:居美华人806040人
1990年:1645472人,
2000年:2432585人
2010年:3347229人
2016年:4888040人
以上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16年,美国华人从806040人增加到4888040人,36年增加了400万人。现在的美国华人中70.6%是出生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说是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华人新移民。这七成新移民中59.5%来自中国大陆,25.5%来自港澳台地区,剩下的15%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地,属于二次移民。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主要移民途径为赴美留学、亲属团聚,以及个别非法移民。
华人在美国,一方面被誉为“模范少数族裔",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遭受歧视,个中原因,十分复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