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作品从来不让人失望。
image.png这部作品从来就无关乎爱情,它要表达的是一种更加深刻和微妙的东西。从个人的层间来说,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女子从肤浅的爱情中走出来,慢慢揭开生活华丽的面纱,看尽人间苍凉,自我意识觉醒,突破生命格局的作品。从大的层面来说,这也许是从个人的视角来讲述那飘忽的“道”。
开篇
《面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女子凯蒂生在一个绅士家庭,父亲是仕途不得志的律师,沉默寡言,只为家人提供经济来源,却很少得到家人的关注。母亲爱慕虚荣,野心勃勃,一辈子工于心计,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丈夫的仕途和女儿的婚姻上。凯蒂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上帝给了她美丽的容颜,但从小娇生惯养爱慕虚荣。母亲一直希望她能嫁得风光,而挑挑拣拣之后却把自己的年纪拖大了,妹妹将会在她之前出嫁,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越来越不如之前,凯蒂的母亲想要赶紧把她嫁出去。最后,自傲的她赌气答应了内向呆板的细菌学家瓦尔特的求婚,并跟随他去了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香港。婚后,凯蒂非常嫌弃内向呆板,不解风情的丈夫,也对丈夫所做之事一无所知。丈夫爱她疼她,极尽娇惯,可是凯蒂始终无法爱上他。于是凯蒂和风度翩翩情场高手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
小说的开篇即是以凯蒂和唐生偷情被她的丈夫瓦尔特发现而展开的。
得知真相的瓦尔特展开了报复计划,他要将凯蒂带到当时中国一个很落后的正在闹瘟疫的地方:梅潭府。凯蒂在向情人求助反被抛弃之后,看清了情人的真面目,不得不跟随丈夫来到瘟疫肆虐的小镇。在小镇的日子漫长而无聊,她也第一次亲眼见证了死亡。因为日子无聊,凯蒂请求到小镇上的修道院帮忙,在那里她第一次得知了自己嫌弃的丈夫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高尚和值得尊重。刚去修道院的时候,凯蒂看到那些长的丑的孤儿非常嫌弃,而修道院里的嬷嬷们善良包容的态度深深的打动了她。她感觉到了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工作占据了她的思想,在她和别人交往中,她接触到了新的生活,新的观念,这启发了她的思维。
自由之光
她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当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梦到情人唐生之后,她感受到了自由,终于自由了!在修道院的日子,她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终日与那些信奉天主教的嬷嬷们相处,她感觉到了自己无法融入她们。“我和她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堵墙。我不知道那堵墙具体是什么。她们之间好像流传着一个共同的秘密,使她们与别人不一样,而我无权分享这个秘密。这不是信仰的问题,那是一种更深的东西,更......更有意义的东西。她们行走在一个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上,对她们来说,我们永远是陌生的局外人”。相比于一直以来的成长环境,一群虚荣的女人一惊一乍的生活,修道院的生活,像是一道淡淡的温暖的光,她意识到了精神生活真的是分层次的。她鄙视自己以前的生活。
她感觉到了自己意识到了一些东西,虽然还没有清楚的知道那是什么。
“我不懂的事情实在太多。生活是那样的奇特,陌生。我就像一个一辈子坐井观天的人,一下子看见了大海。我喘不过气来,同时又兴致盎然。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我就像一个顽固的老水手,又升起帆向未知的大海起航。我的心渴求着未知的世界”
日子平淡的过。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瓦尔特小心翼翼的问道,这是我的孩子吗?说“是”将会是轻而易举的,她撒过那么多谎,何况这也许不是撒谎,她几乎已经感受到了瓦尔特欣喜若狂的眼神和她久违的原谅,但是她不能。这段时间的苦难在灵魂里改变了一些东西,她感觉到在灵魂深处,有很多旁观者在好奇的等待着她的回答,最后她做出了回答,“我不知道”。
她要去寻找嬷嬷们的那个秘密
她要求去见那位满洲格格,她觉得这位来自东方的神秘女子,就像薄雾中那神秘的寺庙,总是让她感觉到一种奇怪的指引,也许能够让她找到她需要的东西。“我在寻找某种东西,但是到底找的是什么,我也不确定。但这对我来说会很重要,如果找到了,我的生活将会变得大不一样。或许嬷嬷们知道。我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她们之间流传着一个秘密,却不愿和我分享。”
后来韦丁顿告诉她,那是“道”。
瓦尔特死后,凯蒂和韦丁顿的那一段对话,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
“我说不出在修道院里的所见所闻多么地打动了我 。她们太出色了 ,那些嬷嬷 ,相形之下我一文不值 。她们放弃了一切 ,她们的家 ,她们的祖国 ,她们的爱 ,孩子 ,自由 ,还有许多点点滴滴的 、在我现在看来都难以割舍的事儿 ,鲜花 ,碧绿的田野 ,秋日里的漫步 ,书籍和音乐 ,还有舒适 。所有的东西她们都放弃了 ,所有的 。而她们为之投入的又是什么呢 ?牺牲 ,贫穷 ,听从吩咐 ,繁重的活计 ,祈祷 。对她们所有人来说 ,这个世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放地 。生活是一个她们情愿背负的十字架 ,在她们的心里始终希望 ——不 ,比希望要强烈得多 ,是向往 、期待 、渴求最终的死亡将她们引向永恒 。 ”
凯蒂握紧了双手 ,极度痛苦地看着他 。
“呃 ? ”
“如果根本没有永恒的生命呢 ?如果死亡就是万物的归宿 ,那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她们白白地放弃了一切 。她们被骗了 。她们是受到愚弄的傻瓜 。 ”
韦丁顿沉思了一会儿 。
“我持以怀疑 。我怀疑她们的理想是否镜花水月 ,并非如此重要 。她们的生活本身就已经成为美丽的东西 。我有一种想法 ,觉得唯一能使我们从对这个世界的嫌恶中解脱出来的 ,就是纵使世事纷乱 ,人们依然不断创造出来的美的事物 。人们描摹的绘画 ,谱写的乐曲 ,编撰的书籍 ,和人们的生活 。而其中最为丰饶的美 ,就是人们美丽的生活 。那是完美的艺术杰作 。 ”
凯蒂叹息了一声 。他的话似乎深奥难解 。她还需要更多的提示 。
“你去过交响音乐会吗 ? ”他继续说道 。
“是的 , ”她微笑着说 , “我对音乐一窍不通 ,但是很喜欢听 。 ”
“管弦乐团里的每一个成员负责一件乐器 ,你觉得在一支乐曲逐渐展开的同时 ,乐器的演奏者们会时刻关注乐队的整体效果吗 ?他们只关心自己演奏的那部分 ,但是他们深知整支乐曲是优美的 ,即便没人去注意听它 ,它依然是优美的 。所以他们可以安心地演奏自己的那一部分 。 ”
“那天你提到了 ‘道 ’ 。 ”凯蒂稍停了一会儿说道 , “说说 ‘道 ’是什么 。 ”
韦丁顿瞧了她一眼 ,迟疑了片刻 ,而后那张滑稽的脸上轻轻地一笑 。
他说道 : “道也就是路 ,和行路的人 。道是一条世间万物都行走于上的永恒的路 。但它不是被万物创造出来的 ,因为道本身也是万物之一 。道中充盈着万物 ,同时又虚无一物 。万物由道而生 ,循着道成长 ,而后又回归于道 。可以说它是方形但却没有棱角 ,是声音却不为耳朵所能听见 ,是张画像却看不见线条和色彩 。道是一张巨大的网 ,网眼大如海洋 ,却恢恢不漏 。它是万物寄居的避难之所 。它不在任何地方 ,可是你探身出窗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不管它愿意与否 ,它赐予了万物行事的法则 ,然后任由它们自长自成 。依照着道 ,卑下会变成英武 ,驼背也可以变为挺拔 。失败可能带来成功 ,而成功则隐藏着失败 。但是谁能辨别两者何时交替 ?追求个性的人可能会平顺如孩童 。中庸练达会使势强的人旗开得胜,是弱势的人回>避安身。征服自己的人是最强的。“
凯蒂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死亡之地早已摈弃了心中的浮华,虚荣,愚昧和肤浅,看尽了人世的苍凉。但是对于修道院的嬷嬷们放弃了亲人,远离故土,做着苦难的工作,如果没有永恒,死亡是万物的归宿,她们是否是一种白白的牺牲,那种理想是不是镜花水月?而韦丁顿的答案在我看来,说的是安宁,是纵使世事纷扰,依然追求永恒的宁静。通过工作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得到了生命了价值感,无愧于心,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也许就是嬷嬷们的秘密。
在离开梅潭府回香港的一路上,她感觉到了轻松。她为自己的这种可怕的想法感到吃惊,丈夫的去世竟会使他感到轻松。(后面从她父亲的细节描写中也可以看到,她母亲的离世也让父亲在悲痛的同事有种回到自我的感觉)。她怀疑这世界上人人心里都藏着看不见的秘密,唯恐被别人瞧上一眼。至此,她已经越来越逼近毛姆笔下主角的特性了,拥有洞察世事的敏锐,深沉的智慧和心无挂碍的自由,甚至带有冷漠,芸芸众生浮光掠影一般的生活与她毫不相关,她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冷漠看客。一路上的天空在她眼里从未如此湛蓝,她离开了瘟疫镇那座监狱。
image.png自由 !那就是一直在她心里蠢蠢欲动的念头 。正是有了自由 ,尽管未来依然模糊不清 ,但却像小河上的薄雾一样 ,在晨光的辉耀下顿时显得五彩斑斓 。自由 !她挣脱了令人烦扰的束缚 ,那个纠缠于她左右的身影永远地消失了 。死亡的威胁烟消云散 ,使她屈尊受纳的爱情已经随风而去 。所有的精神羁绊统统地见鬼去了 ,留下的只有一个自由奔放的灵魂 。有了自由 ,她也就有了无畏地面对未来的勇气 。苦难反而成了前行的明灯。
后记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是还有一个插曲,在她回到香港后,作为遗孀被唐生太太邀请住在前情夫的家里的时候,她并没有像自己之前想得那么刚强,把他想得那么的不堪,在一个下午,她孤独绝望的下午,她再次倒在了他的怀抱。事后她鄙视自己,坚决的要回到英国,开始新的生活。为何毛姆在描写完凯蒂已经大彻大悟之后还要安排这么荒唐的一出呢?
这个结局很像毛姆的风格,这既是人性。从来不存在什么一劳永逸的醒悟。也证实了那句,那条崎岖的小路(自由与理智)充满陷阱。就像我们不可能经历一件事情就获得永恒的安宁和平静,生活总是反反复复,成长亦如此,总是在反复和挣扎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