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试季,朋友圈里老师、家长发着各种调侃的段子,专家执象耳高呼大象,这才是大象,快醒醒吧!真是年度大戏。而这出大戏题目就是《期末考试》。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09/ae62fa2247075353.jpg)
命题者
命题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考试还是现行的重要评价方式之一。
但除了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分层教育。考试对教育者来说只是引导教学的方式之一,当然还有之二之三。
命题者深知,考试内容小于学习内容。
一张试卷承载的内容太少了,且有很大的局限,例如口语不能在试卷中呈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不能在试卷中考核。
从学和考的角度说,教学和考试不完全匹配。
专家说“教材就是例子”,“考查学生能力”。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课本学。可是考试的内容课本上的确极少。课本上从不涉及的题,确出现在试卷中。因此,老师们猜命题者会出啥题,会花费大量时间做试卷,家长会给孩子补课。
俗话说“考试是指挥棒”,从命题者的用心来说,试卷是传递教学方向的。传授者应思考命题者传递的信息,应看到试题背后的内容,从而改变教学行为。
试题接受众多眼睛的检验,命题者自是如履薄冰,尽量追求完美,但制作复杂,信息点繁多加上单向思维,表面错误,校对不出来,也是人之常情。望授业者,淡然处之。
授业人
因为试卷的局限,恰恰给了授业人无限的教学自主权,广阔的教学空间。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是影响人一生的精神财富,授业人责任重大。
授业人的压力一点也不小于考生,文化的传承,学校的评价,家长的期许,内心的责任等;考试更多考的是老师,老师的教学方向,教学的管理,家长的教育,对命题者的了解等等等。
期末,授业人会拿试卷和自己比对,会对命题品头论足,因为有猜中的,有没猜中的,尤其是答案和自己教学有差异,就议论纷纷了。
试题不是所有的都经典,中高考还出现有争议题,何况自己出题呢?出问题才证明是原创。授业人不必大惊小怪,切切察察。
亲爹妈
对监护人来说,受历史的影响,要培养孩子,要让孩子跨入高一层台阶。上进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一,无可厚非。可是对自己孩子不能正确评价,正确对待,就出现各种偏差。因期望值过高而抱着幻想,因自己不成长而用着蛮力,因……这样身心俱疲。
孩子的成绩就是他们的晴雨表。可是考试只是一学期终结的标志,不是学习的终点。孩儿们还在事物螺旋发展这一规律中,不知还要有多少个起起伏伏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得经受多少煎熬呀!
分数不能说明水平。
有两份试卷印象最深,同是85分,一份书写漂亮,一份书写歪斜;同是阅读题,一个回答完整,一个只答出了所谓得分点;一个思路清晰,一个思维断续。这两个学生能画等号吗?
亲爹妈以爱的方式绑架着孩子,以自己的眼光衡量着孩子,以父母管理自己的方式管理着孩子。不提学习一切都好,一说学习鸡飞狗跳。
有人说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前途。孩儿的亲爹妈成长一下,改变一下网络所说“父亲不出力,妈妈用蛮力”的现状,好吗?
可爱的孩儿
孩子呈现多元智力并且不均衡发展。
这样就会出现学科差异。同样学习,就会出现下面情况,哪位大神给翻译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09/2ce670465cf09db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09/cb7d0a99c8d36404.jpg)
有甜,谁也不愿吃苦。
现在孩子物质条件优越,虽承担考试的压力,又不愿付出辛苦,只希望老师开恩。你看试卷上“爱您,老师,祝您身体健康,新年快乐!”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多精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09/175b5bbf1eacf78b.jpg)
知识不是学习来的,而是在孩子头脑中建构起来的。学习容易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09/b703fbe23a830d2a.jpg)
在建构过程中,有你想不到的“惊喜”如图“小红的家塌了,她跑了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09/a1dc41dabbd49c2c.jpg)
孩子是鲜活的生命,不是被灌输者。我们用考试这把尺子衡量的时候,多多反省自己,多多尊重差异。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独生子女时代,我们有太多的惊喜和无奈。但是我们要给孩子们打好生命之根基。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改变,愿年度大戏《期末考试》真的精彩。共同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