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刺客列传》,关于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琢磨了半天,我应该更喜欢谁呢?最后的答案是曹沫,大约是他任务完成、没有杀人、自己也活了下来,这个结局比较完美吧。即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却没有壮烈的牺牲,但达到了目的,多好~
曹沫是春秋时期鲁国人,说到这里就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山东出好汉呐!当时齐桓公占了鲁国的地盘,曹沫借机用匕首挟持了齐桓公,逼迫他退还了鲁国的土地。当然除了曹沫勇气可嘉之外,他能保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管仲劝阻了齐桓公。总之,这个不以杀人为目的的刺杀,很成功~
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人,用他去刺杀的那位比他更有名,名叫伍子胥,也就是跟吴王阖闾一起攻打楚国,并鞭尸楚平王的那位。伍子胥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然后公子光才做了吴王阖闾。专诸是个好厨子,刺杀吴王僚时,把匕首藏在了鱼腹中,也就是有名十大名剑之一的鱼肠剑。所以,为了吃条鱼,搭上一条命,你看看,还是得管住嘴吧。吴王僚死了,专诸也被杀,刺杀成功,自己也牺牲,当时伍子胥到底给了专诸什么呢?
豫让是我不太理解的一位刺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里的“士”就是豫让的故事。为了晋国的智伯,两次刺杀赵襄子。第一次没成功,赵襄子感念他对智伯的尽忠把他放了;第二次刺杀时,他提前毁了送,烧坏了嗓子,结果还是没成功…后来为了满足他刺杀的执念,赵襄子派人拿了一身衣服,让豫让刺破割裂,完成了“刺衣”后,豫让伏地自尽。搞不清楚古人这是什么情谊,只能感叹一句“知己可不能乱交啊”,伤命…
聂政也是个狠人,那四位刺杀的都是一个诸侯国的一把手,他刺杀的却是个韩国权贵。凭着一鼓凶猛,聂政刺杀了韩侠累,可惜自己也是有来无回。为了不牵累家人,聂政被围杀前,自己割脸剜眼破腹而死,这不是壮烈而是惨烈。据说聂政是等他母亲去世后才接受的刺杀任务,所以为了好好活着,一定要孝顺父母,父母长寿,自己也不惹横祸啊…
荆轲我就不写了,因为里边不写不复习,我也忘不了他,各种电视剧都演了无数遍了,实在不行还有一句千古名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是今天多了个知识点,就是荆轲本来可以刺死嬴政,只是他想和曹沫一样,胁迫一下活着的嬴政…唉,想多了吧,搭上了一条命,任务还没有完成,多可惜。不过也好,不然,咱们的大华夏何时才能大一统呢~
故事里的事儿和人物,即便壮烈,读起来还是故事。但历史里的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生于太平盛世,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至于其他,不必挂怀~好好生活,真好,晚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0640/f858fde2ca2753b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