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则关于选举领袖的测试题被多次引用,内容如下:
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具有多年吸烟史,并且嗜酒如命。
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起床,每天晚上喝1公升白兰地,曾有吸鸦片史。
候选人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基本上吃素食,不抽烟,热爱艺术。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候选人A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候选人B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候选人C是纳粹元首亚道夫希特勒。
所掌握的信息是我们评判的依据,也是偏误的来源。
一是信息的充分性。现代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太大,每日能处理的时间又很有限。作为评判对象的这个人或这件事,如果能还原到事实本身应该是丰满而非片面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殊的原因,甚至特定的表达方式等这些庞大的数据和细节,很容易使得评判者犯盲人摸象的错误,由不充分信息推倒出来的结论可想而知。
二是对评判标准的反思。个人对人对事的评价往往会按第一感觉贴上标签,这些标签来自于我们的已知、经验或习俗。有句话说的好,“使我们无知的往往是我们的已知”,经验、习俗等能作为评判的标准吗?
年轻人结婚,在北方有习俗是男方必须要大清早到女方家提亲,婚宴摆在中午。父亲单位的一个同事有个男孩,喜欢上了另一位同事的女孩,女孩也很喜欢他,谈了一段时间觉得时机成熟,双方家里也不反对,就想把事办了。提亲那天不知道男方父亲哪根筋出了问题,下午才到女方家提亲,最后女方家坚决不同意,硬是这婚没结成,为什么?因为女方认为下午提的是鬼亲,和晚上摆喜酒一个道理。但是到了南方来看看,都是晚上摆,因为下班时间,吃完喝完,没喝够的还能下半场,图的是方便。两个相反的习俗谁对谁错?或有对错吗?
或许不做评判,反而更能趋近真相。得到信息后不做任何评判,先看看哪来的,靠谱不,信息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尤其是其中的细节,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发布这条信息的人有没有自己的评判,他是带着评判描述,还是描述完事实后再提出自己的评判。背景是什么,有没有其他辅助材料或相反的声音。综合评判,最大限度掌握事实,趋近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