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前三章分别,很有感触,记录:
第一篇 作文与论文
在本篇章中,作者论述了从小学到初高中学生的作文,与大学生的论文之间出现的巨大断裂现像。作者一开篇列举了几个真实案例,讲述两名大学生因为无法完成论文而出现的极端问题。作者指出,我们中学语文教育,主要是一种文学欣赏和评析的模式,但是大学的论文则需证明性的写作。
作者还对作文和论文的区别进行了总结。一句话概述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注重文采和抒情,但弱于说理和论证。而大学生的写作更注重独立思考。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能力让火车准点行驶,但是不知道驶向何方。真是太形象不过了。
第二篇 透明玻璃和彩色玻璃
书中引用了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好的文章如同窗户玻璃。好的文字就像窗户上的透明玻璃,读者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景致,以至于意识不到玻璃的存在。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读过《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这本书,每每读起来我就感觉一位幽默的父亲在跟你娓娓道来,经常让你会心一笑,也会引发思考,他为什么创作的童话经久不衰,也许正是“窗户玻璃”的境界吧。
其实常写作会发现,写长容易写短难,复杂容易简单难。古今中外,物以稀为贵,文以短称绝。可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一开始在写作就给孩子套上了字数的紧箍咒,好像字数长是一种十分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而孩子们为了完成习作,难免车轱辘话,口水话来回说,真是得不偿失呀。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书籍,知道是一本好书,但是真的读不下去,不知是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还是译者的水平问题,最终会束之高阁。以前真的会怪自己太笨,总是内在归因。但是读了作者的这段话,我一下子释然了: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写作清晰流畅的文字,降低理解难度,为读者提供方便。所以,你一定要调整心态:如果读不懂一篇东西,大可不必怪自己,而要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作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健康的倒逼机制,逼迫作者们清晰地写作。
第三篇 问题意识与选题判断
这一章作者提出了特别可实操的方法,三步提问法:
1、我要研究(宽泛的议题)
2、具体而言,我想聚集于以下疑问:A、为什么有的……有的……却……B、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一结果?C、这些因素和结果之间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
3、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帮助……解决现实难题
问题是文章的引擎。问题意识决定了写作的靶心,决定了写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听话文化”让大多数学生循规蹈矩,很多课程也缺乏寻找问题的训练。这个真的是需要在教师在课堂设置时,思维观念的转变和落地实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