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学低年级的某次数学测验中,由于数学试卷中试题的文字表述过于复杂,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干的要求,也不能正确地解答题目,以致于该试卷无法正确测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据此可以判断这次数学测验是( )。
A.高信度的 B.低信度的 C.低效度的 D.高效度的
【答案】C
【解析】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一次测验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能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题干中,试卷无法正确测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所以这次数学测试是低效度的。
2.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从知识的“实际效用”出发,主张通过“自由竞争”达到“适者生存”,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有价值的生活做准备,在他看来,能实现完满的生活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 )。
A.哲学 B.古典“七艺” C.进化论 D.科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斯宾塞的观点。斯宾塞提倡教育预备说,主张实证主义和科学至上,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3.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材料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是( )。
A.程序教学法 B.发现学习法 C.问题讨论法 D.情景练习法
【答案】B
【解析】现代教育学对发现学习法是这样定义的:“发现学习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尚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自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第一阶段: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第三阶段: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第四阶段: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最后反思与评价:为了帮助学生提炼所学到的东西,教师要有意的鼓励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的过程,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故本题选B。
4.吴老师在讲授小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吴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 )。
A.灵活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教学设计的原则一般包括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可测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学科的特点,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要具体、可操作;难度要适中。教学目标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题干中,吴老师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原则。
5.小马老师喜欢把班级孩子们的表现“晒”在班级群里,既有那些认真听讲、努力完成作业的学生,也有上课走神、作业马虎的学生。她将微信群作为及时反馈孩子情况的工具,但这一做法却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因为小马老师在微信群的行为( )。
A.侵犯学生隐私 B.忽视教育规律 C.未能因材施教 D.强调教师权威
【答案】A
【解析】隐私权是指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学生在班级中,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相对公共场合而言具有私密性。题干中,学生在教室、自习室等私密场所中做出的上课走神的合法行为以及自己的作业均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授权,老师将其公开在微信群,使公众能够知悉,是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