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型生活方式:给自己“降级”

新型生活方式:给自己“降级”

作者: 七彩人生OCL | 来源:发表于2024-07-11 17:23 被阅读0次

    在沙漠中,有一种树,它不长树叶,只长枝条和树干,犹如枯木,因此当地人叫它“光棍树”。

    为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保水抗旱,原来枝繁叶茂的光棍树必须减少水分蒸发,所以它的叶子就渐渐退化了,消失了;

    没有了叶子的光棍树要想继续存活下去,必须用树干和枝丫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而绿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树干和枝丫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绿色。

    这样,光棍树就在沙漠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植物如此,人也一样。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得到的越多,人生就会越幸福。

    经历得多了,才慢慢明白:

    追求越多,负累越重;得到越多,越无安宁。

    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的那样: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唯有专注内心,退化掉不必要的“叶子”,才是后半生最值得过的人生。

    ◆ 消费降级

    常听老人讲,“一个人不能同时追两只兔子”,生活中,机会无处不在,诱惑无时不有。

    但如果不断放大自身欲望,贪婪过甚,终会坠入物质的陷阱中。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区分“需要”和“欲望”,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曾经用来形容一个人收入锐减后,不得已地降低消费标准与生活品质。

    而如今,主动的消费降级,是为了让我们清晰自己的真实需求,也是一种更理性的消费观。

    记得去年上海市民夜校突然爆火。

    大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下班之后涌入夜校,学习唱歌、跳舞、乐器、木匠、相声、书法、皮具、面点、品酒、刺绣、蓝染、上海话……

    这些课程大多是兴趣使然,既没有考学的压力,又能让自己获得简单的快乐。

    在写写画画、说说笑笑里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失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

    来上课的年轻人说:在这里,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获得延续几个月的快乐和满足,比逛街、消费什么的要划算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驱动我们消费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某种情绪价值。

    即使经济形势不佳,我们也不想降低生活质量。

    这时,选择更高性价比的快乐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当我们能用更少的钱,得到更精准、更持久的精神快乐。

    这种理性选择带来的内啡肽,要远远大于物质消费能提供的短暂的多巴胺。

    所以说,表面上看似乎是“消费降级”,其实背后是精神层面的精准出击。

    工作也是同理。

    在面对无可逃避的工作和一地鸡毛的生活时,人们有时候会提供给自己短暂的抽离。

    在网上看过一个说法:很多人晚上开车下班后,都会在车里坐一会,再上楼回家。

    这是社会人给自己的最后的体面。

    我们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短暂的独处,正如周国平曾说:“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我们需要将大脑中充斥着的杂乱信息,分门别类地装好,哪些留下哪些清理,让自己得以清明地生活。

    哪些消费是必须的,哪些目标是一定要完成的,而哪些是无效的,哪些的是内耗的。

    摆脱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过完一生。

    ◆ 社交降级

    这里要声明,社交降级不等于切断与他人的联系,而是要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做出更有质量的选择。

    意味着要减少无效社交,避免那些让我们感到疲惫和压力的应酬,转而专注于那些真正有意义、能够给我们带来成长和快乐的社交活动。

    有句老话叫“多条朋友多条路”,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迷信“人脉”的力量;

    经常出席各种社交场合,以为多加一个人的微信,多存一个电话号,多吃一顿饭,就算有了交情,以为这就是“人脉”。

    却不知,等有事打过去的时候,不是打不通就是无人应答,苦心经营不过是他人眼中的路人甲。

    仔细想想,这种过度的社交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消耗。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书里说:

    “你忙于交际,频于应付,鸡同鸭讲的尴尬无处不在。

    你为了别人的欢笑而奔波,又为了别人的肯定而牺牲自我。”

    真正的朋友并不需要刻意维系;需要你费力讨好的,日后并不一定能长久。

    与其做些应付式的社交,来消耗自己;不如默默提升自己,自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社交降级,便是为了让我们清除无用的关系,放下对过去的留恋,让我们收回心思,专注自己。

    人生越往后走,也越能明白,比起浪费精力经营无关紧要的关系,不如用心对待身边的三五个知心好友,这才是真正的“人脉”。

    ◆ 情绪降级

    余华说:

    “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内心戏太多了。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万遍;

    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

    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生活中,人们常常困在无尽的精神内耗中而不自知。

    这种感觉就好像陷入沼泽,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越是动弹不得。

    而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人都懂得情绪降级,为心态蓄能,摆脱内耗。

    网友@大可讲过自己的经历。

    大可是一名网页设计师,有次他接到了一个大项目。

    结果设计稿改了十几版,对方还是不满意,每次都是这里不完善,那里还要修改。

    在一次现场讨论中,大可直接就怒了。

    他刚想站起来发火,一旁的同事赶紧拉住他,将他拽出了会议室。

    一肚子不满的大可,便去洗手间洗了把脸。

    在那待了一会,他原本的满腔怒火,慢慢地消散了。

    他突然想到,如果把这个项目搞砸了,除了给公司造成损失外,自己的前途也会受到影响。

    于是他深呼吸了几口气,带着笑脸回到会议室。

    对于客户的刁难,他不再生气,而是认真倾听,并给出专业建议。

    排除了情绪的干扰,最终他解决了各种问题,顺利通过方案。

    经历得越多,我们也越能明白,人生从来都不是一路绿灯的,磕磕绊绊是常态。

    大事小事都情绪化处理,是对自己最大的消耗。

    给情绪降级也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纵使生活有再多烦扰,内心也有从容不迫的定力。

    贾平凹在《说舍得》一文中写道:

    “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人生懂得取舍,主动给自己降级也会有新的转机。

    跳出物质陷阱,不再沦为物质的奴隶,才能获得内在的丰盈;

    分清人脉的真假,才能汲取积极的能量;

    摆脱精神内耗,才能感受幸福的人生。

    学会取舍,给自己降级,能让我们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专注于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而我们当下的每一份积累,也终将换来命运得厚待。

    降级,也是一种放下

    漫画家蔡志忠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重要的是要修一颗平常心。”越来越浮躁的社会,让我们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欲望。然而,人生终究要靠平常心去脚踏实地地过活,才是长久之计。

    降级,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放下。放下对“欲望”的执念,回归到平实、平凡,回归到散个步、喝口茶、晒晒太阳,都是一种享受。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拥有“放下”的能力;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困扰自己的真实情绪;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允许一切的发生,也就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放下过高的期望,放下一切外在的依赖,感受自己的真实体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当下,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成长。

    如此,我们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平淡生活中的快乐,也会享受不一样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型生活方式:给自己“降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ex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