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焦虑,我们不妨先来看一则古老的寓言。
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正在朝一座城市走去,便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
死神回答说:“我要到那个城市去带走100个人。”
智者说:“这太可怕了!”
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
于是,智者跑去提醒城市里的人,说死神将要从城中带走100个人。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到了死神,带着不满的口气问道:“昨天你告诉我要从这儿带走100个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
死神淡定的回答说:“我的确是要带走100个人。但恐惧和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相信看完的大多数人都会相视一笑,无需再赘述些什么样的文字。
所谓道理,大家都懂,可懂了,有时候也仅仅只是懂了而已,要身体力行起来,不去做那900个人其中之一,您,真的准备好了吗?
现代人的焦虑无处不在,职场焦虑,婚姻焦虑,育儿焦虑,几乎是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这所有焦虑中,无疑关于孩子的焦虑是每个家庭都要直面的。
这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有关孩子的消费商品便可窥见一斑。
但凡都愿意去花钱的领域,往往代表的正是大家特别关注的焦点。
阿菁的儿子今年刚入园,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私立幼儿园,在三线城市一月单学费已过两千,更别提还有其他诸如饭费等需要另算的条目。
这已经很贵了吗?
“还有更贵的好不好!”阿菁大呼。
入园还没有三个月,又接着报了高阶英语班。
“他才多大,需要上英语班了就?”我诧异。
“你没结婚你不懂,大家都在上啊,这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催生了多少日夜焦虑怕自家孩子被落在后面的家长,红火了多少形形色色的辅导班。
“你家孩子上的哪家辅导班?”也成为宝妈们群聊的日常。
“英语”、“奥数”、“舞蹈”、“美术”、“围棋”“乐高”等等家长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辅导班领域,每一个词条背后都像是磨刀霍霍的碎钞机,盯紧的全是家长捂紧的钱口袋。
而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升到家庭中如此举足轻重的位置。 或许近几年社会上热议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是最好的解释。
大家焦虑的正是那通过教育可以实现阶层跨越的通道在越来越窄。
网络上充斥着“各阶层的大门终将关闭,阶层会固化,而现在是最后的机会”的各种言论。
听,这是有多可怕,于是多少家庭疯魔一般,一掷千金的去给孩子在教育上投资。
可“阶层固化”的焦虑背后呢?是否还有什么是我们所忽略的。
谈阶层色变的国人,究竟焦虑的是“阶层固化”这个事实本身,还是“阶层固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小霓最近很不开心,偷偷交往了几年的男朋友被家里强烈抵制了。
小霓爸妈说:“他一个穷小子工作不好家里又没什么人能帮衬的,你嫁过去早晚要吃亏的。”
小霓哭诉说“他人勤快又聪明,还对我特别好,我相信我们一起努力他能让我过上好日子的。”
“傻孩子啊,好日子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这年代你难道不知道老人给你们铺好的路足够你们少奋斗多少年吗!”霓妈妈苦口婆心的劝着她。
关于后续我不得而知,但霓妈妈的话或许是太多爸妈的心里话了。
一句“铺好的路”,饱含了多少家长誓要跨越阶层的源动力。
每条“好路”上都自带着庞大的好用的关系网,往正向的层面说,有关系可以更早更多的接触更好的资源,往负向的层面说,有关系某些时候可以走快捷通道。
正是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好处,才使得已经认为自己跨阶无望的家长们孤注一掷的投资在了后代上。
与其说是对“阶层固化”的恐惧,不如说是对“丧失希望”的恐惧。
给自己身上贴上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的标签,也同时将那个叫做“希望”的宝贝深深的封存起来。
也因着自己的“丧失希望”,才将自己的梦想更紧的捆绑在了下一代身上。
所谓的“阶层传承”,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客观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因为那是每个人的出生所自带的,无可改变的事实。
可当我们在抱怨“优势”被他人代代传承的同时,是否也思索过,这种关于“丧失希望”的“劣势”也会被代代传承下去。
就像笑话中所讲的那样:“我有一个不动如山的爸爸/妈妈”。
一个身上可以有无限可能的孩子如果每天对着的是这样不作为的家长,我们来猜想一下,他长大之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总习惯看到他人的光芒万丈,容易忘却的是那份光芒万丈背后的拼搏。
如同大家提到科比,总一味的注目他神一样的战绩,让无数同样深怀梦想的年轻人觉得此生似乎都无法企及。
直到他那句著名的“你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问世。
世人才惊觉的发现,自己眼中不可超越的科比,原来也是那样一个凡人。
“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凌晨四点的黑暗仍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当你焦虑,抱怨孩子的不够努力时,是不是每每看到这样超级励志的例子都想讲给你的孩子听。
是不是希望孩子听后会受到多么大的鼓舞,从中领悟到多么大的道理,从而变得奋发图强,干劲十足?
然后便转身去心满意足的玩着手机,刷着抖音,追着网剧。
期待着如此这般也过去十几年之后孩子会自动自发的变成故事中那样的主人公,从而实现你当年早已放弃的梦想与希望。
哦,那一定是童话故事中才会发生的事情。
而现实生活只会是,你选择成为怎样的人,你的孩子终将会活成你的模样。
每每有人会说努力了又如何,始终怀有梦想又怎样,终究不会人人都成为科比。
所以当孩子睁着大眼睛问:“什么才是成功?”时。
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回头看看自己现在已经走过的职场路,又会怎样定义“成功”二字。
世间工作有千般种,你所从事的也许未必是你热爱的,但却是你亲手选择的,你在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同时,是否自己也做到了今天的工作没有虚度。
如果有,恭喜你,可以很大声的和孩子说“爸爸/妈妈今天也同样是度过了充满干劲的一天。”
如果对现状尚不满意,那首先这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要讲给自己听的。
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榜样的力量永远大于说教。
职场如此,家庭生活的经营亦然。
毕竟这份追逐自己希望的真心,才是破除焦虑的一剂良药。
没有发生的明天永远藏着尚未可知的未来。
死神还在城外,此时你可以大声的对自己说“不管明天我是不是那100人,但决计不做那900人!”
此刻的你,已然战胜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