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
答案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作诗43630首,这个数量是什么概念呢?
历经289年的大唐王朝共计两千多名诗人,最后流传下来的诗集结在《全唐诗》中,总数不过48000多首。
一人“震”全唐。
难怪晚年的乾隆敢自称“十全老人”。
但说实话,乾隆皇帝在艺术审美上,的确有些“农家乐”。
说起他的诗词,数量虽多,质量却让人不敢恭维。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就对这位皇帝极尽调侃:
“他最爱卖弄才学,这次南来,到处吟诗题字,唐突胜景,作践山水。众臣工匠恭颂句句锦绣,篇篇珠玑,诗盖李杜,字压钟王,那也不算希奇。”
“乾隆才高六斗,诗成八步,虽比当年曹子建少了两斗,多了一步,却又如何不解得这风流含意?”
虽然审美不咋样,但乾隆皇帝最爱收藏书法字画,然后在上面盖上自己的印章。
对此,金庸还调侃如果当初乾隆的双手被常氏兄弟捏碎,
“一捏之下,乾隆手骨粉碎,从此再也不能做诗题字,天下精品书画,名胜佳地,倒可少遭无数劫难。”
由此看来,清平帝王最爱舞文弄墨,至于水平如何,那就不好说了。
但也有相反的案例,有一些人,皇帝做得不咋地,诗词却写得极好。
就比如——千古词帝:李煜。
一、李煜的词
有人说,如果不做皇帝,李煜或许能活得长久一些,写下更多诗词。
这话并不尽然。
如果不做皇帝,生为凡人的李煜或许就要耗费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生命来维持生计。
这会让他根本没有时间来创作诗词。
生存的苦难有时候能成就人,但更多时候,是把人压垮。
而且,只有生在帝王之家,才让李煜有了更多的见识和生命体验——
他见识过最好的,也经历过最差的。
这才是让他能够成为“千古词帝”的原因。
早年的李煜,锦衣玉食,后来的李煜,沦为阶下囚,心内抑郁。
早前有多绚烂,后面就有多凄苦。
这也成就了李煜。
李煜的词,后世很难模仿和超越,也就在于他的经历没法再现。
从最绚烂处跌落谷底,所以他才能写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冷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
李煜曾经在夜里散步,还写下一首《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这样的句子,大巧不工,看似像是大白话,但其中有着让人说不出的情愫。
后来读李煜的词,经常会有这种感觉:
任何情绪,到了他的笔下,都变得具象化了,你读到后,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觉得他说到了你的心里。
就是因为如此,李煜的词,后人即使模仿,纵使形似,也很难得到其中神韵。
但是这一首《蝶恋花》,在经过100多年后,到了北宋时期,却被苏东坡模仿,写出另一首词。
甚至比原作更惊艳!
二、苏东坡的词
千古唯有一东坡。
在中国的文人中,苏东坡就是一座高峰。
高山仰止。
据说,苏轼曾出任翰林学士,因此后世也称他“苏学士”。
彼时,苏轼为天子起草诏书,经常倚马可待,而且用词、用典文雅质朴。
后来,大才子洪迈也担任翰林学士。
有一次,他在一天里起草了二十份诏书。
志得意满的洪迈就喊过一位翰林院的老仆人追问:就我这速度,跟苏学士相比咋样?
老仆人也曾侍奉过苏轼,他听了洪迈的提问,就回答说:
苏学士起草诏书不过也就是这样的速度了,但是,他起草的时候从来不查书。
一句话,高下立判。
苏轼有着极深的文学涵养,他对生命又有着精深的体悟。
于是,苏轼写下的词,也就有了别样的滋味。
在李煜之后100多年,苏轼模仿着写出了另一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的创作年岁一直有争论,但不难看出,作词时苏轼的心情定然不是那么美好。
而在词中,“天下何处无芳草”这7个字,竟然成了后世有名的“渣男语录”。
说来也挺搞笑,苏轼的很多诗词句子,到了后世,都有了另外的解读。
除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有那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的本意,是春日烂漫,光阴如金,结果最后就被理解偏了。
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说明苏轼的诗词传播很广,另一方面,也说明苏轼的诗词,意境广阔。
或许也只有苏东坡这样的胸怀,才能写下这样的诗词。
三、谁更有水平?
在文学中,意境相同或相似的诗词,往往会被拿来比较。
其实,聪明的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在文人作品之中,没法品评出第一。
因为那些作品,其中隐藏的情愫,都会在生命里的某个阶段与我们相遇。
或许,我们惆怅时,遇到李煜,感觉他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而在另一个时刻,或许是晦涩时,或许是喜悦时,我们遇到了苏东坡,在那一刻,满心欢喜。
只要让你觉得开心的,那就是最好的。
不必在乎谁更有水平,因为在那些词句中,他们都成了恒久的唯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