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场清风,雇你一生潇洒
——《诗经.卷耳.桃夭.绿衣》有感
说起《诗经》,许多人可能就能想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亦或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我却觉得这些除了含蓄,委婉,美妙,还缺少了一点“决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非常具有个人化和个性化了。读完《诗经.国风》之后,我却觉得另外几首特别具有意味。
之前在小说里看到这样一句话:“相思应如卷耳”。原文大致说的是男女主人公成家后,一起在自家院子里种下了卷耳,后来丈夫外出打战,经年未归,女人公每行至种植卷耳处,就泪流满面,每到秋天,卷耳枯黄,更是伤心欲绝,便知卷耳乃是相思之物。“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是留守的女人思念在外的征夫,因采卷耳而动相思意,婉转,切情;“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庯矣,云何吁矣”则是备感旅途辛劳的男子思家念归,其中表达的艺术手法和音乐性的抒情我们都看得出来,而情感背后艰定的那一份信念,却是很少有人能够明白。同样,《诗经》中写相思离别的诗歌很多,也可能是我对于“卷耳”这种植物的特殊理解,却觉得《卷耳》,除了表示相思之外,更有一种绝望,凄凉,萧瑟的隐含意,可望而不可得,其间全靠双方的意念支撑,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后来那打战的丈夫归来,妻子却因病而去世了好几年,又是阴阳两隔,长期在外征战的男子,刚强勇猛无所畏惧,有时也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浪迹天涯,倦鸟思归,皆应了悲欢离合,无论种族,无论时代。或者“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或者“山间儿女应相望”,或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千古之间,总有相似的情感思绪如永不停歇的涓涓溪水一直流淌,我们说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结果不知所向的等待,有时候有些人,至死难以往来,这也是这首诗感动我的地方,这种感动不止于表达艺术上的感动,也不是语言美和意境美,而是超越了文字表面,直接到达生活和生命层面的感动。
蒲松龄说过: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在我的一首诗歌里,我写到“美好不过是一枚花朵红进我们的土地”,我是一个理性兼感性的人,大概是这样的人都有一点煽情的原因,我认为,人世间的美好,就是花朵开放的那一瞬间,哪怕是昙花,在那一瞬间,天地间皆无物可比拟,放在这里,恰好是那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不是离别之诗,而是写景写物的诗歌,且是美好。《桃夭》比起《卷耳》,可以说是比较出名的了,借以桃花比女色,皆是春红可度人,我想,再美好,也美好不过男女的青春年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春光明媚,桃花灼灼。以桃夭喻少女,从此滥觞,后人一再用桃花来喻女子,桃靥、桃腮、人面桃花……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才明白待嫁新娘的美丽。万物生长,少女出嫁,如桃花即将开放。桃叶蓁蓁,果实硕大,其实预示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从近来播放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最近的《天乩之白蛇传说》等一些古装剧中,我们可以更加感受到这首诗里的美好和内涵,喜欢这首诗,有一点,就是它没有一点悲伤和遗憾,皆是人生命中最美,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像灼热的芭蕉,点缀着小雨,也像挂满果实的石榴树,红得生动。
最后是《绿衣》,在古代,女子编织衣服是很辛苦的,这里的女子比之前的都不太一样,辛苦勤劳,一针一线缝的皆是相思意。“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尤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短短几句,却将一个男子对亡故妻子的思念之深与思念之苦跃然纸上,这大抵也是这一类人的真实写照,而不是一家或者一人。可以说庄姜是很痛苦的,作为一个女人,她只想以这样的方式唤醒庄公,古代尊卑有别,而衣服穿戴却又往往暗示身份高低,她本应该像普通女子一样后悔,怨恨,和哀苦,但她却选择了一个君子的角度,这首《绿衣》,并不是写悔恨,而是生死之隔。最爱已成世间尘,一针一线,皆是穿透心口的疼,这种情绪一般人最难理解,也不是时间就可以淡化的,毕竟,不像“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那样,也不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样,最怕祈盼已成空。世上万般哀苦事,最悲哀莫过于此,生离终有归期,纵使关山阻隔,路途遥远,妆楼慵望,误识归舟,毕竟心里最柔软处还尚可填补。死别则是“欲语泪先流”般的无奈,一切都化做零,再无一点可能性,如同春去花残,金瓯已缺。那件绿衣也许已经陈旧,缝制的那个女子也许不算月貌花容,但却温良贤淑;衣服缝制得也许不精致,但那一针一线皆是爱。留在世间的那个男子,只是睹物思人,物尚在,人已逝,只有不尽的思念和孤独的落寞。不敢回想,又忍不住,此时才知心疼,此时才觉情苦。“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相比《卷耳》,这也是人生另一种遗憾和痛苦了。
世间有三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卷耳》《绿衣》皆有,而我们有时候又说来过,爱过,经历过,就是美好,其实我不太赞同,人世间,完整的结局并不多,从古至今如此,而《卷耳》《桃夭》《绿衣》中可以看到的是三中不同的人生状态,且同是年轻时候的状态,似乎可以瞥见人生一角,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最好莫过于《桃夭》,不论是如《卷耳》,还是像《绿衣》,皆是痛苦。但美好要有,遗憾也不可缺,如果没有遗憾,人便不会懂得珍惜,因此我们说遗憾美,也不无道理。而对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集,除了艺术和表达外,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的体悟,现在看来,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只愿世事如书,事外之人更懂得珍惜。
参考书:《诗经》吴长青注析
图:源自网络
文/a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