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束,我走出考场,内心对此次结果怀抱胜算不大。回忆面试过程,内心也是忐忑的。
在试讲的时候我还没讲完课,便被老师喊停了。不知道是时间到了还是我讲的不够好,老师不忍再继续听下去了。
从结构化问答的情况来分析,我觉得是后者。
三个主考官分别问了我一个问题。
任务驱动法是什么?你是如何在你的教学中体现的?
这个问题我回答的不是很好,对于任务驱动法的概念,我其实并不知道
我回答的大意是: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去解决。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或让学生一个人或分组完成。
一节课有多少分钟?为什么你的教案没有时间的分配?你认为一节完整的课包括哪几个部分?
45分;我不知道写出时间的分配(我真应该说,老师,我知道的,然后依次告诉她上课的每个版块计划用的时间);
一节完整的课,包括新课导入、重难点分析、新课讲解、案例分析巩固、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布置作业。
你是如何设计你教学的重难点?为什么你在你的教案里说教学难点是“案例分析,又是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是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因为这一节课的知识是导游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在带团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好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但是,中职生因为思维比较发散,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教师引导方向去解答,所以在案例分析中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本课最终的目的是在实际带团过程中会处理“漏接、空接”事件,所以,要求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付诸实践,我认为,这也是难点之一。
出考场的我只想哭我的回答大致就只这样的思路。考完回到单位,和同时说了我的面试情况,她认为我会过,老师问你那么多问题就是想让你过,而且你也都答出来了。但我还是把握不大,因为真实经历、所见所感的是我。
然后她就和我说了她的两次面试经历。第一次没过是因为抽到鲁迅的《祝福》,她不会讲
老师又问了她两个都答不出来的问题:“文中的‘我’是指鲁迅本人吗?”—她答“是”,然后老师说的话让她无话可讲,“不是”,因为小说是虚构的。
她当时在内心咆哮啊,觉得老师肯定不让她过了;然后又接着问,“‘无聊生者不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她也没答出来
问到我的时候,我说大概就是“没有生计的人不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老师说,是“无所依靠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都是好的”。
我就十分的佩服这老师的。
是呀,我这位同事第一次面试over掉了。
后来,她去高中实习了两个月,实习完回来去二面,恰好她抽到的是香港回归那一篇课文,试讲对她来说已经熟读于心了,对于老师的提问与刁难,也就从容了许多。
甚至在刚进考场的时候,老师教她如何使用自动白板,她和老师说,她上次来过了,知道如何使用。潜台词就是,我,已经考过一次了,可你们让我挂掉了,这次你们就大发慈悲,让我过。
然后就开始她的试讲。搞笑的是,上到一半,白板出了点问题,她不得不请教老师怎么使用,老师就反问“不是说知道怎么用吗”。
着实淡定啊。她试讲真是讲的老师们练练点头,嗯,不错,她自我感觉“这次要过了”。事实上也真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