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北大法学院女生包丽因“处女情结”问题导致自杀事件,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
讨论的重点大多倾向于“感性”而非“理性”,虽然它能引导更多的网友去关注和传播,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
因为:包丽的自杀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但更令人痛心的是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
第一个方面:牟林翰是不是“PUA男”?如果是,事件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当事人要承担应有的责任!这件事就成为了一个“独立”事件。
如果不是,你我会是什么心情!这件事情就成为一个社会事件,不管是“愤怒”也好、还是“惋惜”也好,这种情绪将如何宣泄?
对于对方当事人,更多的人选择了“谩骂”,因而会有“渣男”一说。
对于死者,更多的人选择了“惋惜”和对其他相关人员的“指责”。
第二个方面:如果确认(警方、学校等机构)牟林翰不是“PUA男”、不是“渣男”,那我们就要追究一个更广泛的问题。
虽然现代社会“性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处女情结”依然存在,作为一个“心魔”依然在发生作用!
它以两种形式而存在:
1、当一个男人在议论别人的时候,它表现为一种观念;
2、当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它表现为一种“心魔”。
不要忽视“它”的存在!不论男孩子、女孩子都要“自重”、“自醒”、“自爱”!
至于,该事件的当事人,牟林翰是个什么样的人?看看下面这段对话就行了。
你有答案了吗?【原创:佰草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