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艾哈德——一个“奇葩”的经济学家

艾哈德——一个“奇葩”的经济学家

作者: 片片雪花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14:16 被阅读0次

          1897年2月4日出生的艾哈德于德国南部的一个富二代。本该生活无忧的他,却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腿还因此致残。后来他作为士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身负重伤。这导致了他无法继承父业。艾哈德的运气真是不佳,后来的执政生涯更是跌宕起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哈德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况下,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坚持解除价格管制和配给制度。正是艾哈德的坚持,才为西德的经济复兴甚至赶超英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么有经济学才能的人,执政生涯却缕缕不顺。遭遇对手排挤打压,众人指责的“大西洋派”,所以说艾哈德是个“奇葩”

    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物资短缺,通货严重膨胀,失业严重,建设十分困难。但是接管西德的美英还是继续延续希特勒政府的管理措施,认为避免通货膨胀的唯一措施就是价格管制,稳定物价,实行配给制度,这样穷人、失业的人才不会被饿死,才不会给社会造成动荡的局面。甚至当时所有的的德国人都认为该这样做。

    但是艾哈德却不这么认为,他是个坚定的自由市场主义者。他认为解除对经济的控制才是当务之急。他认为只有自由的市场体制才能真正解决物资不足的问题。只有人们可以自由地投入交易,他们才能被激发出最大的潜能。而政府干预只会加剧物价上涨,物资短缺,失业率上涨。

    1947年,艾哈德被任命为英美占领区的经济事务局长。他首先带领一小批德国官员制定了币制改革的计划,同时他强烈主张在币制改革的同时,取消一切配给制度以及对价格和工资的所有控制。取消经济控制的建议提交给军事占领当局以后,自然没有被接受。

    后来币制改革以后不久,利用一个星期天——星期天美军放假,艾哈德教授竭力促使了一项法令的通过,该法令废除了所有的配给制以及其他控制经济的法令。等到占领当局知道了以后,法令已经生效。后来的德国人在谈到这段历史时,往往津津乐道于当时艾哈德和一个美军军官之间的对话。那位美军军官气恼地质问:“教授,据说您擅自改变了我们的配给制?”艾哈德答道:“不,上校,我没有改变,我彻底废除了它们。”艾哈德努力说服了占领当局的最高长官美国人克莱,自由经济制度最终确立了下来,没有倒退。

    取消配给制和对经济的控制以后,物价果然快速上涨。1948年冬季,物价的上涨似乎有引发社会危机的苗头。对于生活费用的上升,人们普遍地表示出忧虑和不安。鲁尔区的工人举行了抗议物价上涨和失业增加。愤怒的示威者甚至高呼“绞死艾哈德!”但是艾哈德顶住了压力,坚持自由市场体制。当然艾哈德尽可能增加市场的供给,因为降低物价的唯一办法就是提供尽可能多的商品。为此,他再一次不顾占领当局的反对,降低了进口商品的关税。同时,他努力为消费品的生产提供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1949年底,艾哈德向德国人许诺:“物价到春天就会下降”。1950年,他的许诺变成了现实。由于生产的大幅增长,物价开始下降,并且从此稳定下来。在以后的十年中,西德的生活指数仅仅上升了16%,而同期的英国和法国分别是45%和50%。币制改革后的第一年,西德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翻了一番,而到了下一年,生产总值就已超过了战前最高的1938年的水平。 德国人虽然起点很低,但实际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西德的经济真正走上了复兴之路,并再一次成为了欧洲经济的领导者。

    西德取得的经济上的巨大成功,可以说很大程度都是取决于艾哈德的“奇葩”之处,他怎么能够做到力排众议呢?在物价又上涨后怎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呢?原因在于艾哈德对经济学的长期的分析和对人性的洞察。然而,艾哈德对于经济学的看法和他接下来的做法又是他的“奇葩”之处。

    艾哈德的市场经济理论要点有三:1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全民福利;2.达到目的基手段: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国家的有限干预为辅;3.反对的对象:垄断。艾哈德在概括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时指出,这一原理的核心是客服漫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和严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的矛盾,在绝对自由和极权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他的理论到这里没毛病,但是在实现社会市场经济目标的时候“奇葩”之处就显露了。

    他声称,社会市场经济所要建立的经济结构是要消除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象,是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的繁荣的果实。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要打破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阶级界限,消除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敌对情绪。而要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必须实现这样一组三位一体的具体目标:1.生产率和生产量的大幅提高。2.名义工资的大幅增长。3.低下而稳定的物价水平。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生产率和生产量都大幅提高了,而且名义工资也大幅增长了,物价怎么可能一直续低下而且稳定呢?国家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的过程中,生产率和生产量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也会不断升级。而且由于竞争的原因,价格一定会波动;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大大的改变,产品和服务都不同了,价格怎么会前后相同不变呢?

    按照艾哈德教授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1.工资增加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2.资本家任意提价;3.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制造通货膨胀。由此可以看出,在工资增长上,艾哈德认为,工资增长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必将导致物价上涨。事实上,只要利润还存在,工资的增加只是改变工资和利润在剩余价值中的分配比例,而不存在超越生产率的问题,因而也不会造成通货膨胀。这也是艾哈德“奇葩”的地方之一。

    在生产和分配的问题上,艾哈德提出生产优先于分配的观点。因为艾哈德认为,要解决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首先要增大国民收人,而不是首先注意分配问题。社会科学家所应经常注意的是寻找效率最高的制度。有了这种制度,其他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此,与其喋喋不休的争论分配问题,不如集中力量解决国民收人问题。只有有了一个大蛋糕,每个人才能分得比较大的一份;如果只有一块小蛋糕,则无论如何分配也不可能使每一个人多分一点。

    所以工人阶级应该埋头于生产,听命于那种效率最高的制度?这样的社会人们的命运难以被改变,阶级分化更严重,更固定!因此,艾哈德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观点显露无疑。如果生产率和生产量增长了,但是工人工资都不增长或者只增长很少的一部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一定会降低,资本家的资本会一直更快速的增加,资本家的资本会积累得更多,越来越多的资本会被资本家占有,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艾哈德所描述的那个“全民福利”的社会也不会出现了!

    另外,我们也应该要注意到的是,在艾哈德担任德国总理后,就一改前任阿登纳的亲法政策,改为全面倒向美国。他因此受到了不少的抨击3年的总理当得非常不顺,1966年在德国发生了 财政危机,因此他被迫于12月1日辞职。1977年5月5日艾哈德逝世于波恩。

    这就是艾哈德“奇葩”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艾哈德——一个“奇葩”的经济学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kq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