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读完《羊与钢的森林》,很喜欢。把它推荐给小友来读,原来准备写简短书评。读到译者序的部分,已经很好。摘抄一部分,反复读。
关于:澄澈;纯粹;美好;善良……
关于:点亮;找寻;天赋;努力;循环……
小说围绕一位青年调音师的成长展开,娓娓道来,缓缓推进,主人公外村的第一人称自述贯穿始终。作者采取了顺叙的方式,外村的心路历程大致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
点亮、找寻、天赋、努力和循环。
1.点亮。
高中的体育馆,同学们都回家了,在空无一人的体育馆一隅,外村亲耳见证钢琴音色从滞涩到清亮的奇妙变化,以及板鸟举手投足间充满肯定的优雅和矜持,从此一发不可收地迷上调音。
“现在的我依旧如此,除了在美丽的事物面前驻足眺望,别无他法。树木、山林、季节无法为谁停留,我们始终只是局外人。但美丽的事物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冠以‘美丽’之名,会让心中的情愫得以安放,抑或使分享与交换成为可能。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美丽的盒子,我所做的,只是将盒盖打开而已。”
2.找寻。
心驰神往于钢琴调音的外村,选择就读调音师学校,毕业后来到板鸟所在的小镇工作生活。前辈柳老师、秋野老师和同事北川给予外村莫大的帮助,佐仓家的双胞胎姐妹堪比贝缇丽彩。
“我为了追逐它来到这里,可是我和它之间的距离,一点都没缩短。也许一辈子都无法靠近。我第一次意识到,这多么可怕。就好像一脚踏进了幽深苍郁的森林。”
“凭借声音的指引,我得以追逐神的脚步。即便不曾见过,不知所踪,我心中却异常确定,因为美丽的东西一直在指引着我,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感到无比喜悦。喜悦这个词显然不足以道尽我的感动。我仿佛被这个世界彻底接纳了,我真真切切地活在当下,宽阔辽远的地方也好,狭窄崎岖的小径也罢,任何地方都无所谓。巨大的喜悦正在靠近,与此同时,对可能被推落的预感心存恐惧。这就是那个步步逼近的庞然大物吗?”
3.天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外村开始独立为客户上门调音。在不断试错碰壁的过程中,主人公不免怀疑,是否真的适合当调音师,究竟有没有天赋?
“我显然没有天赋。倒不如坦然承认这一点。对调音师来说,天赋不是必需的。至少现阶段,我需要的不是天赋。我一直用这样的想法鼓励自己。绝不能被天赋这个词分了心。不能把缺乏天赋当作放弃努力的借口。经验、训练、努力、知识、灵活、耐心,乃至热情。天赋不够,那就用这些东西来代替。如果,有一天,实在到了无可替代的地步,再放弃也不迟。害怕是难免的。每个人都害怕面对缺乏天赋的残酷真相。”
作者借柳老师之口说道:“所谓的天赋,难道不是那种,非常非常热爱的感觉吗?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让你放弃,那种执着和斗志之类的东西,不就是天赋吗?”
主人公最终得出结论:“我们不是因为天赋而活。有没有天赋,都要活下去。我不知道自己有还是没有,也不想被这个问题耍得团团转。我能做的,是用自己的双手,找到某种更确切的东西。”
4.努力。
书中与天赋一体两面、双峰并举的显然是一点一滴、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外村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也是乐器店上上下下对他青眼有加的原因所在。
作者是这样看待努力的:“和音并不是在‘坚持’,甚至没有‘努力’这个概念,唯有如此,练习和努力才有意义。有意识的努力,往往指望有一天能获得回报,因此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所有的计算和考量都无法超出既定的范围,努力也就止步于此。唯有无意识的努力,才具有超出预期的可能性。”
5.循环。
外村的成长之路载浮载沉,一进一退,亦喜亦忧,是普遍的人生本相。无论你在哪个领域拼搏奋斗,恐怕都因被点亮,进而去找寻,斟酌天赋与努力的比例,在困顿与瓶颈里煎熬。这种循环也是作者着力描摹的。
“我以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忙活了半天却一无所成。打那次之后,我好像什么都没变。唯一变化的,只是多了一点点技术,一点点经验,还有绝对坚持到底的一点点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