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书之前,先放一段我和儿子的对话——
我:妈妈,你在看什么书?
嘻:你自己读书名呗,你都二年级了。
我:李什么口什么工作手册!?妈妈,你看的书怎么感觉有点无聊啊。
嘻:哈哈,儿子,这本书很有趣的,你不认识的那几个字恰好是很重要的字。
我:那你把这本书读给我听听。
嘻:不要,你还是自己多认字,以后自己看比较有意思。
……
言归正传,这对我而言,真的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之所以会买这本书,是因为多次听天真蓝的老师们推荐,另外我个人比较喜好脱口秀,也挺喜欢李诞,所以就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
脱口秀给人感觉是特别随性、不太着调的那种表演,而工作手册又一本正经,两者遇到一起,本身就是个大冲突,李诞太有才了,搞内容创作的人连书名都起得这么让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在书的第一章节,李诞就强调:“首先,这是一份工作。而工作的本质是交易,我们在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通过一家公司,与市场交换金钱。”那我们为嘛不直接跟市场做交易呢?
其实也是有这样的例子的,比如我认识的一些同行,钢琴老师、书法老师、英语老师等等,他们在一些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后,就直接走人,自己对接客户了。当时这样做的前提一定是这个老师自身专业非常过硬,已经在市场上赢得一些名誉了,不用费劲为自己做广告。这样的决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公司没有帮他们应对残酷的市场的价值了,反而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感觉特别费劲,费的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劲儿,那就是时候离开了。
李诞之所以强调这是一份工作,也是提醒所有的读者,慎重地对待这份工作,把它融入到生活中去。“你是专业的,就不要干业余的人也能轻易做到的事儿。”
2、要相信未来,不要把责任推给过去
在书的后半部分,都是对话记录,当被问到“人格这种东西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李诞提到,只能是后天养成的……你要相信未来,你就不要把责任推卸给过去,也太容易了,容易的事情咱就别做了,咱们做一些困难的事儿,我相信未来,我相信我现在种下善因会得到善果。我不再去纠结我今天的这个果是哪里来的。
其实李诞的观点很简单就是,别整那些原生家庭有罪、父母皆祸害那套,相信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3、别讲你经常忘的东西。
李诞提到讲脱口秀时,如果有个段子经常忘,那就别讲。说明自己就是不喜欢它。
作为经常需要公开演讲的老师,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李诞说得完全正确,我还要补充一下,别讲自己总是记不住的东西,别讲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只会让听众觉得很荒谬很可笑。
这本书表达非常口语化,所以读起来很快,同样作为内容创作者,觉得还是有些受益的。一本书如果其中有一个点影响了我的认知,我觉得就是有价值的。
PS:我的标题有两种不同的断句方式,你们发现了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