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那个海阔天空的时代,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一代人经历着流亡天涯的时光。
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从哈尔滨到香港,从北方到南方,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
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1911年出生的萧红幼时丧母,父亲和继母对她都不甚好。19岁不满家庭为她订下的婚事,出走北平。后返回呼兰,被父母软禁在家中,与世隔绝。后逃回哈尔滨,和未婚夫汪恩甲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汪恩甲不辞而别。
困顿中,向《国际协报》写信求助。萧军趁松花江决堤发大水之际用一条小船一条绳子救出了萧红,二人相识相爱。但是,萧军有些大男子主义,他个性粗暴,而且情感轻浮,在两年里先后跟三个女子有暧昧。而且,他并未拿萧红当成自己最后的归宿:“她单纯、淳厚、倔犟,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最终,萧红还是向萧军提出分手,结束了这段既爱且痛的恋情。
1938年5月,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婚。此时,萧红已身怀六甲,肚子里是萧军的孩子。两年后,萧红和端木辗转来到香港。
1941,萧红在香港因病去世。临死前,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电影《黄金时代》中的汤唯扮演的萧红不可谓不美,哪怕身陷破烂不堪的小旅馆里身怀六甲,哪怕穿着最破旧的男人军大衣四处游荡,哪怕头发凌乱不堪脸上布满了红斑,都让人觉得有倾城一笑的美丽与魅力。
然而,总像缺少点什么?
那份不屈服于生活的那份挣扎与努力,那份追寻自由人生的那份自尊和骄傲,那份外柔内刚的那份拧巴与固执……是的,这就是我理解的萧红,一个一生走在悬崖边上张扬着灵魂生存着的东北女人。
02
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女人,依然有她的骄傲。这骄傲,或者是文字,或者仅仅是远方的一个梦。
远方的路有千苦万难,每一条在铺展在她的脚下。
还是先从她生命中的男人说起吧。在萧红成年后的岁月里,交织着她和几个男子的爱恨情仇。总有一种女人,忍受不了感情空窗期,追溯前因,大都有着不幸的童年,所以一生索要着温暖,索要着爱。萧红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表哥是最早的故事了。因为亲戚的关系,在萧红的童年乃至少女时代里,表哥应该是最初的温暖。为了这份温暖,她从哈尔滨,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一段私奔的故事在当时也可算是惊世骇俗。
自由归自由,只是私奔自古以来就没太好的结局。“聘则为妻奔是妾”,有时,却也是连妾也做不成。表哥和天下的凡夫俗子一样懦弱,没有担当。再回头看,他平凡又平凡。
汪这个未婚夫是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好的。毕竟是他在萧红最无依无靠的时候走到身边,只是后来他让她更加无依无靠。
据资料记载,汪同萧红在一起是被家庭极力反对的,在萧红状告汪哥干涉婚姻之时,汪选择了向家庭妥协,虽然后来又追了过来。
在那个风雨飘零的夜晚,汪一去不回头。此去经年,想起抛下的妻儿,该是有几多悔恨吧?
朋友说我,向是不以恶意推测别人,别人纵有九分不好,我多记得的也是那一分好。
萧红怕不是我这种性格的人,她像一盆火,有着东北女人的敢爱敢恨。
若有完美的人生,萧军该是一个完美的男人。英雄救美的故事在哪个时代都能成为传奇。
他像一把剑,锐利、夺目、耀眼。
在那个风雨飘零的年代里,一场洪水成就了他和她。
她是实实在在爱着他的,这个豪放仗义、文武双全的男子成就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她仰慕着他,初一相见,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或许,每个女人对男人的爱都带着一点点的小崇拜。从此,跟着她的三郎,东奔西走,闯天下。 爱到极致时,连名字也是连着的,一军一红,小小红军,大俗又大雅也是大爱。
然而,一个男人,爱你时,可以为你亮剑,披荆斩棘;不爱了,可以把剑直指你的心脏,无视无情。萧红说,或许每个人都是隐名埋姓的,实则这是爱与不爱的区别啊。
“爱便爱了,不爱便要分开”,萧军在随后的时光里倒是把这份爱的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出轨、家暴……哪样不是两人相处的死穴?
若是两人在最爱时,有一双儿女,或许也便凑合下去了;若是萧红能够忍辱负重,视而不见,兴许便也忍下去了。偏偏她自尊、孤傲、需要尊重、理解和爱!忍受是不要的,便只有决绝。从此萧郎是路人!
萧红在临终前说,如果三郎知道我这样,肯定会来看我的。此时的萧红,恐怕怀念的还是初相见时的温暖。
人生若只如初相见!可是,此时的萧军已是别人的情郎。萧军在写回忆录时说,作为战友和作家,他怀念萧红。但从做妻子的角度看,他从未后悔过。何其凉薄!再怎么不堪,你们一起患难与共那么多年,萧红是怀着你的骨血分开的,怎么可以在斯人已逝这么多年后说出这样的话!
萧军是深得朋友缘的,所以分手之后,大多指责的眼光便对着萧红。无论影片还是萧军的那些朋友,都似乎或多或少地替这个男人遮掩些什么,他的出轨、家暴都是一笔带过,是的,文坛需要佳话,英雄需要粉饰。但无论如何,他在人生暮年时期用“不遗憾”三字让人感受到透骨的凉意。
鲁迅是萧红一生中给予她扎扎实实温暖的人。萧红的生命里幸而有他,才多了一份暖色调。他是她的人生导师,如父如兄。纵然影片中鲁迅傻愣愣的语言让人觉得很不协调,我还是为他鼓掌叫好!他实实在在地关爱这她,这关爱,有尊重、理解、欣赏,纵使有爱,又如何?
有节制的爱总是令人珍惜的。萧红在临终前遗言,想把骨灰埋在鲁迅的身边,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孤独的灵魂因相遇而不再孤独。
端木最让人诟病的应该是抛下大肚子萧红独自逃难的那段了。这个男人一贯被扣上懦弱胆小自私的帽子,我倒不全然这么认为。
起码在他和萧红的故事里,他做的三件事让人由衷地生出敬意:
一是身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在家人极力反对之下,娶了身怀别人孩子已经5个月的萧红。天底下,有几个男人有这样广博的胸怀?若仅仅于同情的层面,是大可不必的。
二是萧红临终那段,战火纷飞,四处奔波为其治病。一口一口地从化脓的喉咙口吸出浓痰,若无至爱,岂能做到?谁不知晓肺结核有极大的传染性?
三是在斯人离世的18年里未再婚娶,人生暮年还来到萧红坟前写诗悼念。对待男人本不该有太高期望值的,我觉得比起一生四处留情的萧军,端木,不算差。
03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萧红的一生,拣尽了寒枝来栖,依然寂寞。
无论萧军还是端木,都没能给予她想要的那份温暖。
萧红这一生,都在做着生的挣扎,然而,这挣扎的意义何在?所有向上的道路背后都是悬崖。或许,在汉口江边跌倒的那一瞬间,她不想再挣扎了,生有何欢,死有何惧?
但是,当病榻前,端木拿来几个苹果时,萧红又满足地吃了。这份满足,极像一个孩子。总有一些人,太容易满足又太不容易满足。对生、对希望、对明天,总是有憧憬的。
只是,明天再不会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