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名字而言,我更喜欢这个姓氏。夏,夏天的夏。这几个字说出来便已经是一片阳光灿烂,还须再用名字吗?
村头有一块青石碑,正面刻着三个字“夏庄村”,背面刻录着村庄的起源,清朝康熙或者乾隆年间夏氏迁入此处建村,在此繁衍生息,世世代代。
村子不大,同村的还有大户人家姓“尚”。不知道什么缘由,尚家会屈尊于夏氏的村庄,“上”与“下”不是相对么?怎能和平共处?但自我很小的时候,尚家就人丁兴旺。所以如果按辈分的话,我就应该称呼跟我同岁的同学叫作“姑姑”。
还有一些人数较少的姓氏,比如张、谢、孙。所以大家尽管密集住在一个村庄,又似乎各自独立。
前几年开始,有长辈人提议开始“拜家谱”的仪式。每年春节当天,夏氏家族的男丁们要齐聚在祠堂共同祭拜。家谱里只有男丁们的名字,女孩子连写都不会写进的,更不会参加祭拜仪式。家乡是孔子故里,各种儒家思想潜移默化深入到人们的骨髓中。家谱祭拜就是儒家思想中男权主义的点滴折射。这种男拜女不拜的形式所有人都是默认的,因为女孩子终究是要嫁出去。正如更早之前,女客不上桌吃饭一样。
夏氏在百家姓中排名并不靠前,不是大姓,所以自小时候知道“天下同姓是一家”开始,只要听说别人和我们同姓就会无比莫名地亲切。从临镇东绍的东夏,到新闻主播到欧阳夏丹,到演员夏雨,甚至到电视剧角色里面的名字“夏天”之类,总是格外喜欢。
在姓氏起源上,夏氏源自历史第一朝代夏朝,但是夏桀是个暴君,所以也会觉得不爽。英文名字时,为了区别,特地翻阅牛津大辞典。姓氏“夏”被译作Hsia。但实际上,这个词是个极度生僻词,外教老师都不会确定的少见词,但它是我的姓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