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作的主题,本想写跨界,隔了一段时间,又觉得不太容易说清楚,那就先写“定位”啦,其实和跨界也是有关联的。在管理学领域有一门著作,书名就叫《定位》,和市场营销和战略定位有关,不是这里讨论的切入点。我想说的“定位”问题,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更普遍应用的场景,以下就大概谈一下。
看新闻前两天新版某电视剧出来了,于是不少网友把新版的王语嫣和李若彤和刘亦菲版作对比,主要的意思是,现在这一版的王语嫣过于像现代式的装扮,没有古典美的气质,更加谈不上仙气,够不上女神的级别。大概金庸的小说每翻拍一次,新版总会被骂,但新版的接受人群不是给三四十岁这批人看的,可能更多是给一二十岁的这批青年观众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比较和定位的问题。我相信,拍电视剧的导演和演员,估计也会考虑到每代人的审美问题,但是完全重复性拍摄是毫无必要的,肯定会有面向现代观众人群的美学考量。艺术作品,虽然也有优秀和低劣之分,但是对观众而言,却不是那么明确可区分之事。
以上所说的事情,仅是举例,以此说明,其实定位是很普遍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心理功能。除了对外界作品评价或现象,我们会有很多预设的“定位”之外,对于自我的定位,其实也很有必要。所谓自我定位,可以理解为一种宽泛的对未来生活的设想,或是对自身身份或职业的界定,这种定位可能从小时候就开始了,但每个人都未必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和自身境遇、自身能力特长来设计定位。当然,很多定位要达成,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未必能够成功,至少不会短期内成功,这时需要对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同时也需要对未来有充足的耐心,就像我们提倡“共同富裕”的概念有好几十年了,但具体到实施执行,是个漫长的目标,需要经历很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可能有很多曲折,但大方向上要时刻牢记,这样抬头向前走时,才知道远方的路。
国家的理想奋斗方向和个人的方向,其实有相通之处。个人的定位问题,或者说是理想/志向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即具体清晰的目标,实际眼前达成还有一段距离,看起来比较遥远,但不能因为遥远而放弃,而是应该才实现的路径和方法上,以及长期的奋斗坚持的心态上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这种定位和目标,需要时不时的复盘检验一下,比如半年、一年等,像是做国家的计划汇报一样,个人的发展也需要复盘。每次复盘之后,总结和最终目标的距离,然后再次调整工作和奋斗的方法,达成下一阶段的目标,以此不断往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