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在他的书里写:“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这是一句被文人、诗人广为传颂的一句话。这句话虽寥寥十几字,却体现了很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除了眼前的世界,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看似都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但却也都从不同层面体现美的景象。
如果说诗是人心灵的最深处,是童话里的生活,那么何谓远方?
儿时,我也曾坐在窗台,就像那个幻想在山的那边是海的孩子一样遥望远方,想象远方一望无垠、马儿欢腾奔跑的草原,想象远方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想象远方连绵不绝巍峨耸立的高山,想象远方是否也是一样的潮涨潮落花开花谢,想象远方的人们穿着怎样的衣裳跳着怎样的舞……
我一直觉得,那些远方都是是极遥远极神秘的地方。然而,当我真实地到了某个想象中的远方,看到了雪落在大地上折射出的纯白与光芒,那层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后,我虽然确实感受到了美的震撼,但是它在我的心中也不再是远方。
这时候我想起,有首歌谣唱: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都叫做家乡。到不了的叫做远方,这时候远方不再仅仅指某一个具体的地方,也不仅仅是指遥远的距离形成的具象表现,更是指心灵上、精神上给予我们慰藉的遥远的理想境界,是梦想,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远方不是用来到达的,而是用来追求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世上,我们期待内心的充实,生活的快乐,精神的丰满,因此,我们追求精神家园,因此,我们一直都满怀着对远方的想象和追求,正如我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一样,永不停息。
曾经以为要坐着会鸣笛冒烟充满历史感的绿皮火车穿越千山万水或者背着背包穿过熙来攘往的人群跋山涉水到达想象中的地方才能体现对远方的追求,直到我在各种各样的书籍里读到了更美的远方,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我才体会此时我的内心也在行走,也在追求远方,在追求我们的精神家园。课堂上,我们朗诵“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受泰山高耸入云巍峨壮丽的远方;我们学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想象水雾缭绕秀美清丽的远方。闲暇时,在毕淑敏的散文中看昆仑山上广袤壮阔的雪景,想象在那生死交界处给予人无限心灵震撼的远方;在宫崎骏的电影中看乡野田园美景,跟随龙猫起舞,向往有着纯真孩童银铃笑声的远方;在梵高的画里追寻浩瀚的星空,追寻那不被人理解却如太阳般火热的心灵深处,在贫瘠的物质生活中寻找被视为精神家园的远方。
诗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在路上,即在追寻远方的路上。当我们有条件的时候,那么就背上背包去行走,去远方,如果条件不成熟,那么就读诗词歌赋,欣赏古典音乐和优秀电影,在文字、声音和影像组成的精神食粮中寻找远方,寻求精神家园。
远方,幻化成那些神秘而又美丽的不能轻易到达的秘境,给了世上这些被现实生活所累的人们许多美好的期盼和想象,而这些期盼或许就是支撑人们在被尘世所伤害时仍然能够继续努力的精神支柱。当生活又对我们扮了个鬼脸时,我们或许伤痕累累或许筋疲力尽,那请起身去看看远方的美丽风景,去触摸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受,然后感到浑身都充满力量,精神家园得到充实,再去微笑面对看似残酷的世界,会发现比起鬼脸,生活更愿意向我们回馈一个更开怀的笑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