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秦花一个多小时速刷了《只管去做》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写的不同于其他文辞晦涩、枯燥严肃的方法论书籍,反而很是轻松有趣。
特别是有教会我一个,我个人觉得很是有用的日常实践方法,今天安利给大家。
什么都想,什么都没得到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很容易在某个时间段突然醒悟,下定决心;做出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列出一大张列表,甚至具体到每天的日常作息、行为安排,兴趣盎然热血澎湃。
结果要么拖延执行,要么开始没多久就不了了之。
其实有时候,我们真的是三分钟热度吗?
其实只是我们想要的太多,要么精力不允许雨露均沾;要么很多事情会相互冲突,无法做的每件都完善。
比如一秦捋了下2020自己的年度规划:
自己的公众号持续运营,保持更新;
提升公众号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在3-4个月内将粉丝量达到5000+,以便有稳定的副业收入;
在知乎上多回答多输出,督促自己学习专业或业务相关知识;
坚持健身,坚持打球锻炼,塑造良好身型;
了解酒类更多相关知识,学习PS、PR,尝试拍出合格的酒行业vlog;
即便身在外地,也要时常保持跟家里人沟通交流;
广投简历,觅得一份可以积累大量社会经验阅历的工作;
多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论,争取考个心理咨询师;
年底前有趟港澳游;
……
你慌了没?我已经慌了,密密麻麻一大串。
虽然一年时间很长,但每天的时间就24h;有些事是短期性的,但大部分还是长期持续性事件,再抛去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我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精力里完成这么多事情。
对计划没有科学严谨的规划管理,那只会导致每件事都难以有效完成,最后一事无成。
计划“择重择优”化
所以还是要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
01.将计划整理归类
可以先利用宫格法将事情分成大类,使计划清晰明了一点;比如我把我的计划划分成以下几个大类。
OK,接下来把事项填充上,
(不知道为什么excel做出的表,转换成图片文字会重影不清晰,大家体谅下将就看;懂得的朋友可以私信教教我。)
这样是不是瞬间清晰很多?
不着急,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简化。
02.理性分析,简化取舍
还以我为例,我大多规划堆积在“学习成长”和“提升突破”。但其实我很难统筹兼顾,所以我要做出取舍。
OK在分析取舍方面,又可以用另一个方法:
把每件事按痛苦值、热情值、时机值进行打分,从而排出先后顺序。
痛苦值:这件事可以解决我多少痛苦?急迫程度为多高?0—10分。
热情值:做这件事有多少动力?执念有多深?0—10分。
时机值:当下时段是否适合做?0—10分。
以我“学习成长”类别为例:
学技能:偏专业性质,门槛稍高,7分;但我较为感兴趣,7分;互联网自媒体当下有相对可观的发展前景,且我处于毕业阶段时间较充足,8分;总计22分
学行业资讯:相对有一些专业基础,所以较易完成,8分;我本身对此行业热情较高,9分;时机得当,且专业对口,9分;总分26分
考证:需要较长时间知识积累,效率一般,5分;热情也有,7分;时机讲实话并不是特别亟待解决,3分;总分15分。
一目了然,于我来说,近期内最适合优先规划的就是分值最高的学习了解行业资讯。
大家大体上明白这个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了吧?将其他的部分按这个方法一一分类,你就会生成一个清晰直观的近期规划或年度规划。
03.做好管理,感受过程
表做好了,但也不代表一定能很好的坚持。
我思虑许久,总结了比较适合我自己的两条方法,分享给大家参考。
但具体因人而异,虽然找寻过程可能不易,但终归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一、做好预期管理,要长期化不要高频高压化
一般我们做好计划都满腔热血:每天要背50个单词;一周健身5天;一周要看3本书……
前几天你可能坚持的下来,等你热情退却,你慢慢会觉得: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去完成规定的计划,长时间处于高压迫高紧张的状态,太累了,又慢慢回归以前的惬意生活。
所以要做好预期管理:任务分散、阶段分开、战线拉长。
比如一周健身三次;一天二十个单词;一个月读三本书等等。
随着时间逐渐增长,这些事情慢慢融入你的日常习惯,你就不会觉得规划的事项是负担。
二、不要聚焦于结果,感受过程带来的成就感
当你持续坚持一件事,即便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但你每一次努力,都在变成跟上一次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Keep的胸肌训练有一句话:
每一次放手,都是为了更好的胸型。
所以不要急功近利,感受每一次努力带给你的内在成就感。
真正的时间管理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时间永远是投资最好的朋友,无论是投资理财,还是投资自己。
关注公众号:一名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