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领导觉得无人可用,下属又觉得不受重用?读完这篇白话版的《战国策》选读,或许能找出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68584/a28d3408a3c1b279.jpg)
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对甘茂说:“寡人有个心愿,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通过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即使死去也算心满意足了。”
甘茂心领神会,便说:“请允许我到魏国,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并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秦武王应许了甘茂的请求。
甘茂到魏国后,就对向寿说:“您回去,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劳。”
向寿回到秦国,把甘茂的话报告给秦武王,秦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达息壤,秦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
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名称叫县,其实是个郡。现在大王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取胜有很大困难。
从前,曾参住在费邑,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正在织布神情泰然自若。
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仍然织布神情不变。
不一会,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扔下梭子,走下织布机,翻墙逃跑了。
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有三个人怀疑他,还使他母亲真的害怕他杀了人。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信任曾参,可是怀疑我的决非只是三个人,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样,怀疑我啊。
当初,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边夺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而是认为大王贤能。
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吓得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全靠主上的威力啊。’
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孙大奭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
秦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请让我跟您盟誓。”终于让甘茂带兵攻打宜阳。
甘茂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樗里子和公孙奭果然提出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不攻了。
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有过盟誓。”
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让甘茂进攻宜阳,斩首六万,终于拿下了宜阳。韩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讲和。
秦武王终于通过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直奔周室太庙,往观九鼎。
后来秦武王跟孟贲斗力举鼎绝膑而死,秦武王的弟弟即位,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芈月是楚国女子。
楚怀王由于怨恨从前秦国在丹阳打败楚国的时候,韩国坐视不救,于是就带兵围攻韩国雍氏。韩王派公仲侈到秦国告急求援。秦宣太后芈月因是楚国人,不肯出兵救援。
公仲侈就去托付甘茂,甘茂便替韩国向秦昭襄王进言说:“公仲侈正是因为可望得到秦国援救,所以才敢于抵抗楚国。
眼下雍氏被围攻,秦军不肯下肴山救援,公仲侈将会轻蔑秦国,昂着头不来朝见了。韩公叔也将会让韩国向南同楚国联合。
楚国和韩国一旦联合成为一股力量,魏国就不敢不听它的摆布,这样看来,攻打秦国的形势就会形成了。
您看坐等别人进攻与主动进攻别人相比,哪样有利?”秦昭襄王说:“好。”于是就让军队下肴山去救韩国。楚国军队随即撤离。
人君不管多么英明果敢,都会动摇当初的想法。正是甘茂看破了个中玄机,才充分铺垫,做成大事,永载史册。
如今,一些主政者没有秦王的智慧和决断,却来选人用人和决策大事,治理区域不大的话另当别论,如果治理区域较大,就会出现背离息壤誓言的故事,那么影响就大了。
多读史书,参透典故,以史为鉴,匡正得失是治下百姓之幸,国家之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