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朋朋精选
《观鹤笔记》作者: 她与灯

《观鹤笔记》作者: 她与灯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00:47 被阅读0次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574]

    。。原作名: 东厂观察笔记

    。。ISBN: 9787505755246

    。。内容简介。。

    “我于窗中窥伤鹤,恰如仰头见春台。”

    邓瑛,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厂臣,杨婉用十年学术生涯为他正名。在学术成果发布时,杨婉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正巧撞上自己的研究对象邓瑛,并见证了其悲惨人生的开端,于是一直陪伴身侧,想要获取一手资料。

    最初,杨婉只是将邓瑛当成自己的研究对象,随着历史渐渐显露出残酷的真容,她逐渐了解到邓瑛的苦衷和他那颗“终生不渝”的文心,于是想要尽力改变他的命运。

    。。作者简介。。

    她与灯:

    2018年入驻晋江文学城的古言频道,百亿积分高人气作者。

    笔名来自浪漫主义诗学著作《镜与灯》,以其潋滟的文笔、动人的情衷、绵密深远的历史风致、幽微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众多读者心中的“宝藏作者”。

    代表作:《朕和她》《东厂观察笔记》《为妃三十年》

    。。短评。。

    #

    今年最喜欢的网文~写得最好的是周丛山赴死那一小段“望吾血肉落地,为后世人铺良道”“望吾骨成树,为后继者撑庇冠”

    #

    为他们珍重呵护的文心感动,为他们在无情的历史中扒出一条人心的路感动。但最为受益的,是对刑余之人的正眼相看。虽然失去了男女天和的庇护,可他们并不是变态,他们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值得被珍惜爱重。只要有一颗文心,阉宦也是清流,伤鹤也是春台。 我以文心发愿,对吾所执之念,终生不渝。

    #

    好一出灵与肉的大戏,几度落泪,人的本性能承受多大的委屈,我怕是一辈子也追不上分毫了。

    #

    《东厂观察笔记》,又名《观鹤笔记》,文笔立意均为上乘,作者她与灯,发于晋江。这本书写了一位历史学女博士,穿越回大明朝,与她学术十年研究对象邓瑛的故事。 女主杨婉在穿越的开始,发现自己居然身处男主即将受gong刑的前夜,终于可以客观全面地记录邓瑛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一大半历史学者的美梦吧。她丝毫不关心自己穿越成了谁,是谁家的姑娘,家世如何,是嫡是庶,有无婚配,只是两眼放光地追着男主,这个“耗尽她十年青春”的男人。(对,你没有猜错,我就是在阴阳怪气那些穿越回去就沉迷宅斗的女主们。) 对于原本生活在明朝的人们来说,杨婉这些怪异的行为无比离经叛道,这也为她和她的哥哥杨伦惹来了很大麻烦。而对于杨婉,此生不过是她前世学院派历史研究的继续。她发愿要充分利用这次穿越,忠实地观察记录这个注定悲剧的男人。 可是,当她越来越走近邓瑛,也越来越震撼于他“为文心发愿”的决心和行动,自己的角色不知不觉从一个客观到冷漠的记录者,转变为与他并肩站在一起,一起卫护“不让为民者死,为国者亡”的理想,哪怕拼上性命亦在所不惜。书中这么写,“过去隔纸而望,杨婉可以敬他,但无法爱他。如今同床而坐,她好像可以爱他,却不得不先敬他。” 时下穿越文已经太多,而《东厂观察笔记》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一读再读不忍释卷,它的魅力在哪儿? 杨婉是我读过穿越文中唯一不“傲慢”的女主角。穿越者的设定本身就使主角凌驾于历史发展之上,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人们不免沦为主角的背景,用来衬托主角的英伟不凡生而知之。而《东厂观察笔记》虽然名为“观察”,但故事中的主角配角们都实现了为人的自主性,虽被封建制度重重裹挟,但他们和她们都用尽全力扳动了历史的轨道,哪怕如同蚍蜉撼树,最终还是尽力而无憾。 《东厂观察笔记》是穿越文也是太监文,但邓瑛这个形象是“tai监身文士骨”,就像杨婉自嘲说,“这和‘j女身,观音心’一样禁忌又带感。”邓瑛的这种撕裂般的身份与自我认同的违逆,必然让他一步步走向被“凌迟三日”的惨烈结局。 邓瑛从文官沦为huan官,却不愿与身边的奸huan们同流合污,反而为了保护昔日师友一直与权huan周旋;他当年被父亲连累受gong刑,因为心系良师嘱托没有完成,没有像别人期望的那样绝食自尽,被文官们鄙视为贪生怕死没有气节。他身为内宦却仍然抱持“文心”,一直都不见容于文官集团和tai监,在明朝这两大势力集团里,左右都不逢源,进退皆是非。 所幸还有杨婉在,杨婉说以前在学术界她要做他的身后名,而今在大明,她未必做不了他的身前名。 邓瑛十六岁在寄杨伦的书信中写下,“以文心发愿,终生不渝,寄与子兮共勉”;他的恩师张展春对他说,“你得有终身为士,不灭文心的毅力”。那么,他们心心念念的“文心”是什么? 书中这么解释,【累世的师徒传承,同门交游,不断地在辩论,阐释他们,“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欲望,这些欲望撑起了读书人大半的脊梁骨,他们是王朝的中流砥柱,也是大部分社稷民生事业的奠基人。】就像桐嘉书院周丛山临xing前大喊,“望吾血肉落地,为后世人铺良道。望吾骨成树,为后继者撑底冠”。这个虚拟的人物形象很像嘉靖朝因弹劾严嵩而被害的杨继盛。他们代表了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也是邓瑛杨伦们的立身之本。 贞宁十二年,邓家满门抄斩,邓瑛身受gong刑,接下来继续未完成的紫禁城工程。“一刀之后,他再也没有资格成为后继者的先辈。他只能接受处置,从此放下写文章的笔,闭上为天下高呼的口,身着宫服,自称奴婢,然后沉默地活着。” 杨婉由一位冷静旁观的记录者,变为“对大明朝谦卑”。尽管这种谦卑来源于对邓瑛的谦卑。她从历史的裂缝里发现了可能,渐渐试图改变自己的亲友们对待邓瑛的态度,以此来撬动邓瑛的悲剧结尾。 杨婉知道自己不应该用后世的观念,撼动邓瑛对“文心”的信仰,她就教他吃对身体好的东西,裹着暖和的被子睡觉,天冷时穿得厚一些…… 就这样邓瑛在衣食住行习惯的改变里,也在成长。从一开始受刑就抱有死志的殉道者,也开始因为杨婉而改变,慢慢由任由凌虐转变为刑场诉求“请全我衣冠”。衣冠这个意象,贯穿整书,它代表了一个人生而为人应该获得的尊重,以及自珍。 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的人,对封建制度的想象抽象到只剩下一个名词,亲眼看到细节的震撼会大很多。 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节,tai监属于奴婢,不仅仅是时刻自称,而是见到文官无论官阶大小,必须要先行礼,到内阁传话或者问询必须要下跪回话,文官完全不用回礼。邓瑛成为tai监之后,就面临这种身份与待遇的巨大落差。他不能被别人像以前那样称呼为“大人”,再见到昔日师友不能再行普通拜礼,杨伦他们更不能回以礼,包括杨伦的妻子因为有诰命在身也是一样。 一部好的小说,其中必然有很多让人念念不忘的配角,这样子才能构筑起一个活生生可碰触的世界。 杨婉的姐姐杨姁和huan官郑月嘉,几乎是与主CP映照一样的副CP,他们两个以献祭般的隐忍卫护着彼此,直至不可抗拒的悲剧结尾。小tai监李鱼,尚仪局姜尚宫,陈云轻,他们各有不一样的性格,也各有各的爱恨情仇。 有网友评论这本书说是“明为喜剧结尾,实则悲剧”,她说因为历史原型里并没有杨婉去拯救男主角。可我还是愿意把它解读为喜剧,因为无论是邓瑛还是杨姁,还有她视为亲人的朋友们,都并非等待着被杨婉拯救,而是开始跟她一起挣扎反抗被强加的命运,他们没有甘愿随波逐流。他们不单单是被拯救者,用心理学的话说,他们不再沦为客体,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他们的主体性更加鲜明得让人潸然泪下。 邓瑛从文官到少监,从东厂提督tai监做到司礼监掌印tai监,其他厂督的升官之路由无辜者的血泪铺成,邓瑛的升官之路是用自己的受刑血汗铺成。这是邓瑛的一路作死之路,也是杨婉处处卫护他的甜蜜之路。只不过这些甜蜜都是刀尖上的糖,荆棘路上开出的花。 这个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喜剧结尾,却处处充满了悲剧美学,这种“献祭般的残美”是邓瑛本人,也是整个故事本身。就像这句词“数点秋声听梦短,檐下芭蕉雨。”就像邓瑛对杨婉说过一句所有言情男主中最让人哭的情话,“千罪万错在身,虽欲辩而无方,唯私慕杨婉一罪为真,因此一生所受责罚,邓瑛无不甘之处。”

    #

    这本书对于我,或许有非凡的意义吧。

    23年考研,我在22年从提前10个月踌躇满志的准备,到10月份不得不更换学校专业,再到考前半月的崩溃、消沉、悲观,到12.23撑着自己踏上去考场的火车……考完后自己怅然若失,默默回家。最后的那段时间我总是消极地看待自己眼前的生活和未来,我很迷茫,甚至厌弃了背书的日子。

    回家后我总是会在睡觉时惊醒,重复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未来该怎么办。但总要有点事做,我把自己曾经在准备考研时想做的但因为考研没做的事一件一件地拾起,我读到了这本书。

    我看着邓瑛默默背负着命运给予他的苦楚;看着他坚持自己的文心执拗地作出选择;看着他内心对于自己躯体的卑微。他的执着与痛似乎连着神经,我的灵魂跟着一起颤抖。他在世人对他的误解中静默着,选择着。他活得那样苦,幸好有杨婉懂他。即使我自认为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突出的能力,但是我还是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我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些。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理想与追求。

    我想成为杨婉这般的女子,她那样地聪慧、坚强。她分析着局势和人物,掷下一场又一场豪赌,将周围的人从命运的漩涡中拉出,她也是一个柔弱的女子,隐藏在内心底下的恐惧,面对鞭打时的痛哭求饶。她从不自以为是地去救赎邓瑛,她懂邓瑛的痛,懂邓瑛的文心,所以她会说“我帮你”,会去做邓瑛的身前名与身后名,将邓瑛从历史车轮的碾压中拉出。她先敬他而后爱他,即使早就知道结局,她也要去做。她似乎就是那种温润如水的女子,在静默地向前流淌的途中,裹挟着击碎岩石的力量。

    我如同身边的挚友般陪着他们喜怒哀乐,也如冷酷的旁观者般静静看着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激荡沉浮,他们对我而言,就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是交心的友人,他们活在他们的时空。

    在读小说的时候,我会忘记周围所有的事情,小说更像是我精神的栖息地,能量的补给站,生活中的乐趣。从科学的角度讲,可以将我的多巴胺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又不是那么高以至于大起大落,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至少现在的我想要“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在学习上冲击。排除了心理的障碍,我觉得努力是应该的,吃苦也在所难免,邓瑛和杨婉不都坚持下来了吗。没什么好怕的。

    #

    在我看来,作者对历史、人心、时代、制度的洞察和刻画都入木三分,朝廷党派之争,内廷勾心斗角,君臣力量的互相制衡,政治上的暗流涌动,揣度人心,触发权力关系,如何布局,如何破局,推波助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文心风骨,荣辱地位,君威人命,政治抱负,不同人做不同的取舍,拥抱各自的得失,宦海浮沉,仕途至此,可曾有过半分动摇?

    虽纸上的历史未必,但真正的历史是严丝合缝、一丝不苟的,而人心却是有缝隙的,因此杨婉做到了,邓瑛免于凌迟,她守住了他的性命和名声,也护住了他在爱人面前的自尊,更激起了他生活下去的欲望,使他不再倾于自毁。杨婉支撑着他,得到了同窗杨伦、尊师白焕的认可,让滁山、湖澹书院的学生看到了实情,让身为君主的靖和帝易琅懂得人情的关怀。当然最直接的还是杨婉连夜手抄本民间广为传阅的《东厂观察笔记》,这些都在最后关头,救下了邓瑛,也成全了杨婉自己。人心就这样一点点的被撬动,历史也悄然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这微小的变化在历史沧海中渺小到不值一提,历史车轮依旧以原来的姿态滚滚向前,但邓杨两人终于是挣下了互相搀扶依靠的余生。

    敬畏历史,不能以借现代文明的视角高高在上的评判历史王朝中各人的处世原则,邓瑛为千夫所指,为众人所骂,伏膝于人前,忍辱于人后,不求公道,不求生存,揽一身骂名,亲手筑刀跪呈,让世人杀他,只为清明盛世。我总是想以21世纪的眼光来批判,想说人间不值得,邓瑛如此太过顽执,独善其身才是正道,但越读越觉得,自己读此书时有此想法,实在惭愧,看待人物脱离时代背景本就不该,凌驾别人之上妄自评判更为不该,世道上有人不为自身谋私利,反思天下之疾苦,哪有站在暗处讥笑人痴妄的道理,有些人就是即便是身陷囹圄,也不肯苟活于世。杨婉对大明朝的敬重和谦卑,来自于邓瑛,我对历史的敬重,来自于《观鹤笔记》。

    #

    杨婉摇了摇头:“再干净的人,也会被指点。人们不是因为我们有了过错才指点,而是指点了我们,才能显得他们是干净的人。”

    引自 第二章 仰见春台...043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鹤笔记》作者: 她与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dz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