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USR-W600 WIFI无线串口服务器

USR-W600 WIFI无线串口服务器

作者: 无剑_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1-11 17:29 被阅读0次

一、USR-W600 WIFI无线串口服务器简介

  USR-W600 USR-W600 支持 WiFi 协议以及 TCP/IP 协议,用户仅需简单配置,即可实现 UART 设备的联网功能。透传功能:包括 Socket 透传,Httpd Client 透传。让没有联网功能的设备增加网络连接功能。


USR-W600 接口 工作模式 USR-W600

资料地址:http://www.usr.cn/Download/index.html
产品特点:
⚫ 支持 WiFi@2.4 GHz 802.11b/g/n 无线标准
⚫ 支持 WEP/WPA/WPA2 安全模式
⚫ 支持 AP、STA、AP+STA 工作模式
⚫ 完全集成的串口转无线 TCP/UDP 传输功能,多个串口波特率选择
⚫ 支持 RS232/485
⚫ 静电防护
⚫ 电源防反接设计
⚫ 局域网搜索和无线参数设置功能
⚫ 支持 TCP/UDP Client 注册包机制
⚫ 支持 Simple Config/Airkiss/usrlink 快速联网配置
⚫ 支持类 RFC2217 自动波特率适配功能
⚫ 支持简单 AT+指令集配置,支持专用设置工具
⚫Httpd Client 功能

二、测试环境

  1. USR-W600串口连接电脑


    USR-W600串口连接电脑

  此时用 PC 机的无线网卡搜索 Wi-Fi,默认状态下 SSID 为:USR-W600,默认为无加密,连接此 SSID,USR-W600 会分配给 PC 一个 IP(默认为 10.10.100.XXX)。

  1. 数据传输测试
    打开USR-WIFI V1.0.2工具:


    打开工具
  2. 设备连接


    设备连接

1)读取参数

读取参数

2)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

二、WIFI模式

1)AP模式

一定要加天线。
USR-W600 作为 AP 模式,可以达到手机/PAD/电脑在无需任何配置的情况下,快速接入 USR-W600 进行
数据传递。另外,还可以登陆 USR-W600 的内置网页进行参数设置。
AT 指令设置方法:
(1) 设置工作模式:
AT+WMODE=AP
(2) 设置 AP 模式的 SSID 和密码:
AT+WAP=USR-W600,NONE
(3) 重启生效
设置软件设置方法:


AP模式 AP模式

本地电脑:


连接结果

<注意> :USR-W600 在 AP 模式下,最多只能支持接入 3 个 STA 设备。

2)STA模式(工作站)

STA 是一种最常用的组网方式,由一个路由器 AP 和许多 STA 组成,如下图。其特点是
AP 处于中心地位,STA 之间的相互通信都通过 AP 转发完成。
AT 指令设置方法:
(1) 设置工作模式:
AT+WMODE=STA
(2) 设置路由器 SSID 和密码:
AT+WSTA=router-ssid,password
(3) 重启生效
设置工具设置方法:


工作站模式
工作站模式

3)AP+STA 模式

可以同时启用 AP、STA,即 USR-W600 同时支持一个 AP 接口,一个 STA 接口
AT 指令设置方法:
(1) 设置工作模式:
AT+WMODE=APSTA
(2) 设置 AP 模式的 SSID 和密码:
AT+WAP=USR-W600,NONE
(3) 设置路由器 SSID 和密码
AT+WSTA=router-ssid,password
(4) 重启生效
设置软件设置方法:

AP+STA 模式 AP+STA 模式组网

<注意>:USR-W600 在 AP+STA 模式下,最多只能支持接入 3 个 STA 设备,AP+STA 模式不支持路由中继
功能。

三、 工作模式

USR-W600 共有三种工作模式:透明传输模式,命令模式,Httpd Client 模式。

1)透明传输模式:

透明传输模式是作为用户终端设备用户服务器之间的传递转换接口。
串口透明传输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 UART 接口与网络通信的即插即用,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用户使用的复
杂度。USR-W600 工作在透明传输模式时,用户仅需要配置必要的参数,即可实现 UART 接口与网络的通信。
上电后,USR-W600 自动连接到已配置的无线网络和服务器。
此模式主要实现用户设备的数据与固定的服务器进行交互,通过简单的 socket 通信进行。

透明传输模式
USR-W600 Socket a 支持的模式有:TCP Server,TCP Client,UDP Server,UDP Client。
USR-W600 Socket b 支持的模式有:TCP Client,UDP Server,UDP Client
设置:
设置
使用网页配置:(现有文档,配置只有通过网页配置才可使用)
地址为:http://10.10.100.254
网页配置
用户名密码都为:admin
A. TCP客户端

设备为客户端
协议选择:TCP-Client
端口:8899(要与电脑服务端一致)
服务器地址:10.10.100.1 (电脑地址--服务器地址)
电脑服务器端
打开网络调试助手(服务端):

服务端
数据收发:
数据收发
B. TCP服务端

设备为服务端

设备服务端

数据收发:


数据收发
C. UDP客户端
UDP客户端

数据收发:


数据收发
D. UDP服务端
UDP服务端
数据收发

2)命令模式:

在该模式下,用户可通过 AT 命令对 USR-W600 进行 UART 及网络参数查询与设置。当使用 AT+ENTM
退出命令模式时,默认回到透传模式。

3)Httpd Client 模式

在此模式下,用户的串口设备,可以通过 USR-W600 发送请求数据到指定的 HTTP 服务器,然后
USR-W600 接收来自 HTTP 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析并将结果发至串口设备。可以使用 AT+WKMOD切换透传和 Httpd Client 模式。

A. Web服务器编写
@SpringBootApplication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wifi/test")
public class Wifi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WifiApplication.class, args);
    }

    @GetMapping
    public String getTest(String data) {
        System.out.println("测试" + data);
        return data + "wifi";
    }

    /**
     * 此处必须使用流来读取数据,因为post设备发的格式直接为数据,
     * 如果是json数据,可以使用流读出后进行json转换。
     * @param request
     * @return
     * @throws IOException
     */
    @PostMapping
    public String postT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throws IOException {
        InputStream in = request.getInputStream();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
        String str = null;
        StringBuffer sb=new StringBuffer();
        while((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 != null){
            sb.append(str);
        }
        System.out.println("测试" + sb.toString());
        return sb.toString() + "->post";
    }
}
B. GET请求测试
Httpd Client 模式
一定要使用Web设置:
设置
参数说明:
服务器地址:SpringBoot编写的web服务器地址:这里是10.10.100.1
端口号:8888 与SpringBoot配置文件对应
URL:为web请求的址:(/wifi/test/[3F]),其中[3F]?号。
数据收发:
数据收发
注:HTTPD 模式下包头和数据总长度需小于 1000 字节。
C. POST请求测试

配置选择POST即可,其它与GET方法相同。


POST请求配置 数据收发

四、常见问题:

  1. ASCII 乱码问题
    检查波特率是否设置正确:串口参数 115200,8,1,none,nfc
    检查串口线是否有问题,可以短接串口的RX与TX进行自收发。


    自收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USR-W600 WIFI无线串口服务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im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