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行为学,这也是一个投资流派,在心理学上有个羊群效应,这在投资市场上非常明显,无论上涨和下跌,都会有无数投资者跟风。最终造成市场的涨跌过度。那些历史上著名的金融泡沫,比如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网络股泡沫全都是这么形成的,一些非常低级的谎言在羊群效应的驱使之下,也会让无数人深信不疑。
这就是一种幻觉,说白了就是太想发财了,没办法理智下来了。而且一堆人,他们会相互壮胆,形成了羊群效应。还有一个逻辑,那就是股市永远都是多数人赚少数人的钱,所以多数人一定是错的。一旦多数人形成了一致性预期,一定就意味着错误已经发生。那么是不是我们始终跟人群反着走就对呢?其实也不一定,有的时候人群确实还是对的。一群人从火海里逃出来,你却跳进去,通常未必能得到好处,还可能被烧死,霍华德马克斯把牛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少数人先知先觉,开始做多,第二个阶段,多数人看多做多,第三个阶段少数人做空,多数人疯狂做多。所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群众就是对的。但到了第三个阶段,群众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逆人群而动才是对的?1你要有独立判断,你比别人了解的客观信息更多,更全面,而不只是情绪。2当人们产生过度自信,并且忽视客观规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大错已经注定。疯狂的开始忽视客观规律,就说明市场一定是过渡投机了。熊市也是如此,比如998点的大底部,当时的声音是股市推到重来,2014年的时候,当时是说经济即将陷入衰退。股市再也不可能涨了。
另外,这个市场存在太多的伪专家,这些人并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而是只有解释现象的能力,所以他们通常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在大跌的时候渲染恐怖气氛,在上涨的时候鼓吹未来前景。
还有一个行为叫做前景理论和损失厌恶,也就是说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收获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每个投资者都会以自己的买入价格作为参考点,跌了就是亏损,就很痛苦,涨了就有收获,所以我们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买入之后就下跌,一涨回成本价,马上就卖掉了。而且同时有很多的股票,大家更愿意卖出涨的很好地那只,反而不愿意去卖掉亏损的那只,结果最后就是赚一点钱就都走掉了,最大的利润没赚到,最后剩下的全是巨亏的股票。越亏越是不舍得卖。
另一个心理障碍是锚定效应,也就是他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锚定价格,比如很多人都会说,我赚到50%就卖出。这就是一个锚,甚至有的投资者,赚到10%就已经卖掉了,但是真正成熟的投资者,他可能并不太愿意去止盈,他们所投资的股票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赚钱的,但总体仍然是盈利的,也就是说,他会让盈利放大到无限大,把亏损压缩到很低。这叫做止损不止盈。华尔街有句谚语,叫做及时止损,让盈利继续。
那么如何规避这些行为障碍呢?作者说你要做好长期计划,考虑5年,10年,20年的投资收益问题,而不要短期在意他的波动。所以作者说,你可以长期关注市场的变化,但是不要经常改变长期投资策略。
投资就是要与人性为敌,而人性是什么,就是会在高点极度乐观,又会在低点极度悲观,还非常爱从众,喜欢给已经出现的现象找各种借口。然后把自己骗的团团转。
基金的投资,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市场,基金的业绩衡量标准,并非是绝对收益,而是相对收益。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跟指数比较就可以了。这个指数就是他们的业绩基准。有人说基金都是专业投资者,他们的水平还跑不赢指数吗?是的真的跑不赢,作者做了个统计,从1971年到2012年12月,美国股票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是9.23%,比威尔希尔5000指数低了1个百分点,比标普500也跌了0.88个百分点。不过这里面有个幸存者偏差的问题,40年依然存在下来的基金,确实跑赢了指数,但是他们只是极少数,只占8.6%。其他的基金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并非是唯一的数据,其他研究报告也表示,只有四分之一的基金经理能够跑赢大盘。据统计,35年来1000只基金中,只有86只幸存了下来,其中22只基金做到了超越市场年化回报1%,绝大多数基金都跑输1%,甚至2%。
作者说,要识别一个低水平的基金经理也很困难,需要连续追踪15年,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时候,才能从统计上确认,他水平确实比较低。而短期业绩不佳,很难说明问题。但是你长期跟踪下来,时间成本将是巨大的。有人说,不对啊,我买的基金之前表现很好,之后表现依然不错啊。这种事情很难定论,也许就是因为赶上了风格,所以他会火几年,几年后风格一变化,他就业绩变脸了。
主动基金,对于指数基金有天然的劣势,1是主动基金要频繁的更换股票,这就会丧失掉大量的交易成本。2是投资者每年也要支付 1.5%的管理费和0.25%的托管费,而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只有0.5%,托管费是0.1%,所以主动基金每年的必要成本就比指数基金高出去1个点。这个钱是无论他是否跑赢市场,你都要出的。就相当于一个绕圈的长跑,主动基金选手,每跑一圈,都要退后50米,然后再追。一两年时间,差距不会很明显,但是如果要是几十年下来,这个费率的负担还是挺大的。有可能会吃掉你很多的利润。比如年化10%,持续30年是17.5倍,而年化11%持续30年,是22.9倍。
网友评论